摄影, 从一个角度, 拍一个镜头。仅反映出一方面形象,很难顾及全面。因此,艺术家经过多方观察,然后优选取镜,力求以一斑窥全豹.使观者易于理解对象,而发生共鸣.并透过外表深入其中,拍出对象的本质及特征。
人眼犹如镜头,一眼难辨全部,最容易产生曲解偏见。井蛙望天, 固执地认定:天若方圆井口般;夜郎自大,只因囿于环境才闭塞,以为中原比不上夜郎大。现在讯息交通发达,那个不知中国大?北有长城万里,南有广卅美食.但也会有人说''台湾不属于中国的."那是站在政治角度去看问题,同时加入了个人的爱憎,人心最难征服.偏激最易产生,把物象也扭曲了。
借个话题聊一聊:九洲诺大,号称人文古国,却没有国花. 古今羡慕牡丹天姿国色,贪图荣华富贵,却不知虚荣败坏道德,学石崇斗富之暴发心态,带出纨绔二世祖,害人民质素低下,豈可称王? 莲花被神所占, 不食凡间烟火了,不树不草的样子;菊花坐等秋至,坐失良机,无力统领群芳;兰花虽香,身无傲骨,难以服众;若论王者气魄,腊梅当之无愧。其德舍己为人,苦争春光而不沾荣,足令浮华望尘莫及。纵然英雄也不识,世俗还是偏爱牡丹,仍然以喜好角度看世界也!
再举个例来续谈一繁简汉字之争,这些没意思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在中国,改革和使用简化汉学,已经过了大半个世纪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咬住不松口? 你写你的,我用我的,大家相安无事不就好了吗? 他们站在对立角度看问题,无视神卅十几亿,不知自己仅沧海半粟。当年,简化汉字有利于扫除文盲,普及小学教育制,让人民学文化当家做主,意义重大。简体字昜记昜写,节省无法计算的时间,比繁体明显优越,堪称划时代的贡献。那些反对者们不顾历史背景,一味斥责简体是毁容和割义,一叶遮目而胡说八道。
查证历史:汉字初创是象形的,看图识字是幼稚園的东西。文字不断改革, 从甲骨文到金文至篆字再隶书然后正楷。特别草字,为了节奏韵趣,古人绞尽脑汁去简约字划,以求一气呵成。简化字正是沿着前人之路而来,并结合社会上流行的简体而成,有理有因有利,体现一代人的智慧.
汉字的美, 无关繁简。繁锁反而拘谨,阻碍大开大合的笔势,尤其对于榜书和狂草;而简约有利于笔法,例如逆入而出的起势,一波三折的行笔,其实有很多字本来就划少,怪错了简体。好比”一"字,难道无法写美了?一字等于一横,最富变化,请细察《张迁碑》字帖就知,页页之横,几乎找不到形同.字的形质也不关繁简的事,在乎结体和笔划。圆转为贴派,方折属碑学.艺术贵在洗炼、追求升华.当然,物本无完美,就象反对者们也有缺点一样.
繁简共存互让,只是过渡,拭目将来,没有人再学繁体字。新旧兴亡如潮起潮落。请记住这句古言:"智者顺势而起,愚者逆理而动." 从多个角度认清庐山真面目,方能成竹在胸,有自己的主见。事实如此,站在什么角度去摄影,就会拍出什么影像,由此喻理,眼光狭窄害苦自己,全面看问题, 方为良策!
最佳的镜头角度是一分为二,努力做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