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一) 杭州,灵隐石刻
金刚经有言“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当我在杭州博物馆与一尊女菩萨像久久对视的时候,我看到尊者的慈爱与微笑不言,我心里好像被什么撞击了一下,我甚至都能听到像古寺钟声一样的回响。
一直想去古都看石窟,去往西北苍凉之地,原本计划好的,中途却因在朋友的文章中看到灵隐时刻,产生的佛家讲的“妄念”,哈哈,我听不得新奇的事物,总想亲自看看,于是来了杭州。
到杭州,本意不是揽胜西湖美景,而是为了切身的站在石窟前,一睹灵隐石刻的风采,感受千年时光雕琢的妙意。我选在第二天前往石窟,是想郑重的整理自己以后再前往,带着某种类似朝圣者的小心与谨慎。
此刻,我就立与石窟前,历史的痕迹还是能带给人很多思考的。很多人路过飞来峰,都匆匆的赶往灵隐寺去烧香祈福了,很少有人停下来仔细端详,我是少数几个人之一。我绕着众多的石刻佛像走,心情几度有些复杂,一时说不清楚是什么滋味,不过我还是想用拙笔把它强记下来,毕竟这样身处石窟,遥望历史的机会是很少的。化用鲁迅先生的话说,我总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为脑容量不足容易忘事的自己,为那么一点点强装却喜欢的伪文艺范。
我在一座不算完整的石刻前盘腿坐了下来:这坐石刻有些破败了,但其形态还是能揣度一二的,因为一些部分雕饰得很形象逼真:两尊体态妙曼多姿,头饰精美华丽的女侍者手捧盛食器皿朝向一位体型魁梧的尊者,尊者一手持(大概是杯盘之类,好似因为此器物太好,甚至价值连城,所以被偷盗者整整齐齐切割掉了),另一手高抬,似在招呼什么,斜靠在清座上,但看起来完全不失尊严,我想,这位尊者大概是禅宗,参禅顿悟多了,心无挂碍了,一幅智慧人的惬意模样,让观看的人都自然轻松起来!
我这样一个完全放松的人此刻感觉正应景了,尊者放松的立在石壁上,我一个人放松的到处行走,状态真像唉!
一个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看陌生的事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已经是一种常态,家人虽然还是很不放心,但在我信誓旦旦的保证能确保自己安全之后,还是放了行,像学生时代为了一张出门条那样的卖力。独行乐趣,独行乐趣来自于轻松,想去哪里便去哪里的轻松,不用考虑旅伴的意见和看法的轻松,一个人,走走停停,全由心定的轻松!
午后的阳光投射在这座残破的石刻上,树影斑驳。灵隐寺内香火正旺,广播声,导游解说声,小孩嘻戏声,此起彼伏。我独坐于石窟前,因千年时光的慧慈,心境清净。静心之余,也不时顿感自己的渺小与卑微:这些石刻,宋代建寺以来就存在了,有的是雕刻于元代,石刻种类繁多:佛母、弥勒、观音、罗汉应有尽有,因为佛种类多,大概求有可求,有求必应。所以,这在全国的寺庙中,应该算是最具竞争力的寺庙了。
我喜欢石刻石窟并不是钟情于佛教,我看重的是它们承载的厚重感和沧桑感,这无形中会让我敬畏历史,敬畏自然,也敬畏生命。
灵隐的这些石刻,千年前,它们就已经在这了,而且百年之后我们归化,它们还继续在这,相较于自然石刻的历久,众生佛像的繁复,我们人的生命不是太短暂了吗?我们人类作为万物当中的一种生物不是太渺小,太卑微了吗?
既然与无涯相比,我们生命像流星一刹闪过,与万物品类相比,我们显得孤立无援,我想,这古老的年轮的遗迹一定能给我们某种启示的,比如,怎么活才算不辜负?
我们活着不觉得生命转瞬即逝,我们健康不觉得疾病的可怕,我们没经历生死,不知道生命的可贵,所以一些人出生由不得自己,死亡由不得自己,连怎么活自己都拿不定主意,谁来为他的一生负责?所以活到最后总这类人是带着悔恨与不舍离开。
若是我们不想成为那类人,我们就应该为自己做点什么,比如活在当下,享受每一刻的悲欢离合,活的谦卑自知,潇洒快活,即便此刻即使生命立刻走到尽头,我们也能硬气的说我们曾经认真且勇敢的生活过,然后淡定和从容的面对死亡,毕竟人这一生唯一能肯定并且一定会发生的事就是死亡了。
所以很多时候,我都坚定的相信我是正确的,幸福的!我为自己的本心,出发去看更多的人和事,见识更多的新事物,在一次次的改变用成就了更好的自己。回到家我带给我的家人新的思想,新的价值,新的方向。那么,我所做的一切,不但是一种付出,其实也是一种得到,一种恩赐,一种圆满了!
这大概就是禅宗所谓的顿悟吧!
(二)上海,外滩遥望
我在心里问自己,不久后,当我回到昆明,回到倘甸,回归自己的真实生活,我会不会忘记此时此刻坐在外滩上的某种感觉,我是否已经回归平常,回归抱怨与无所事事,回归荒度余生?
大城市的繁华对此刻的的我来说仿佛是一种羞辱,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竟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自卑感。这让我突然想到一对即将离开上海回家乡找工作的名校毕业生说过的一句话,“假如我们现在离开上海,那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再有机会回到这里。”是的,大城市的竞争与残酷,让仿佛留在这都是一种妄念,一种奢侈,一种恩赐!这又让我们不得不思索,留在这儿,留在大城市并且拥有体面的生活,需要什么?学识,能力,品质,机遇,运气?或者需要几者的同时叠加?我曾经问一个毕业后留在上海打拼的朋友,有没有可能,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在上海生活的很好?他好不忌讳,不留情面的回答“不可能”,斩钉截铁。是的,一个世界的几大中心之一,一个国度的权利与经济的纽带,一个繁华商业圈,一个超凡人才的聚集地,岂是你用从譬如《上海女子图签》里学到的三脚猫功夫和妄念就能跻身于其中的,理想和现实,电视剧和生活赤裸裸的差距!!!亦或者有的人,原本就不具有留在这的机遇,像我!一个农村女孩!一个乡村教师。18岁的时候,考大学,没有爹妈可以拼,没有学霸的身份可以闯,犹记得那个时候连云师大都不敢想,想起来,觉得寒门的孩子真可怜,因为眼界,贫寒的限制,有梦也不敢做,连远方都不敢想。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可以饱览外滩的风光,有的孩子为了上学走三十里路磨坏了鞋。譬如我,28年了,在多少图片电视画面上看过东方明珠电视塔,今天才真正隔着黄浦江真真实实的遥望它们,可是更让我五味杂陈的是,面对外滩的夜景,面对多少震撼的经典的英式名楼,面对大上海的繁华,我只是一个过客,我不能且没有条件在这里多做停留,我必须离开,并且回归自己的空间,回到自己的小镇,继续做一名乡村教师,带着一个不断充实了的自己,把最好的都带给我的那些像我一样出生的孩子们,并且在他们三年毕业后告诉他们“有多远,有多远,不要怕,梦想在远方,要勇气和信念去争去闯!”说这些的时候或许因为我曾经来过而更有底气。
钟楼每隔十五分钟会发出一次黄钟的撞击声,唱着《东方红》旋律的钟声悦儿动听,很有时代感;黄浦江上吹来的风驱走了夏天的燥热;来往的货轮发出呜呜的螺旋桨乐……一切都很美好,这让我突然想起家乡没有大河,所以孩子不会游泳,家长在西南边陲,所以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家乡的人们没见过高楼大厦,所以家长的人们不知道攀比,家长真好,可是家长也有不好的地方,我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一个来自小镇的人说自己的家乡不好那岂不是忘本吗?岂不是崇洋媚外吗?可是如果不说点自己想说的,那写文章的真实意义是什么?亲眼面对外滩,看到大城市的繁华,回想自己近30年的努力与荒废,突然感觉五味杂陈,一时失语,这是在正常不过的情形了,一个来自小镇的人突然穿越大城市,由此带来了强烈的自卑感,我甚至愤怒的想说这是快速发展和改变的世界给我和那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们的一场羞辱!
所以,我在心里问自己,不久以后,你再回到你生活的小镇,你会忘了你今天的自卑吗?你会忘记这种被羞辱得体无完肤的感觉吗?你依然会自己安慰自己,小镇很好生活很安逸,用“过得来过得去”麻痹自己,在不努力造成的不安和焦虑中捱过一天又一天吗?
我想我不能忘,我有自己真正要努力的方向,心的坚强与强大,视野的开阔与正确,去用有限的条件创造更多的可能,平凡又不平庸,用一点点善念,一点点改变像玩乐高一样的把想要的生活拼出来,这就是我要出来旅行的目的,如果我回去依然重复以前的日子,我为什么要坚定的前行?所以,无论你是谁,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这段话,无论你是否理解我所说的,无论你是否赞同请你在心里给我鼓励,这将成为我们共同改变的力量和信念!请相信,一切都会在个体的努力与改变中越来越好
事实的真相是,环境决定不了一个人是否能生活得很好,善待生活并且力求上近的人在哪都可以活的很好,无论是上海还是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