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学这首古诗的时候,我们都是“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小孩;懂这首古诗的时候,我们成了家乡小孩“不相识”的“远客”。
小时候不想做一只井底之蛙,做梦都想离开家乡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总是不停的幻想:
山的那边究竟是什么呢?
虽然长辈常常提醒说,外面有猎人的枪和数不尽的豺狼虎豹,但还是想亲眼去看一看,外面的天空和家中有何不同。
长大后,有了出去的机会,于是便像脱缰的野马,直奔无限自由的草原。
看见一朵美丽的花,就觉得整个世界都精彩无比;吃到一种不同的味道,就想挑战各式各样的滋味;遇见一个有趣的人,就迫不及待想要和他结交朋友。
离开家的初期,不是在追求刺激的路上,就是在探索新颖的理想空洞中。
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新颖的东西变得普通,好奇的事物变得稀少,认识的朋友变得陌生,独自身处在阳光明媚的蓝天下,竟感觉自己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找不到一丝安心。
然后开始不停的思念母亲做的佳肴,父亲结实可靠的臂膀。
每晚入睡后,就想让曾经无比熟悉的人和事全都进入甜美的梦里。
等到第二天梦醒,又进入这个没有记忆的环境,做着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吃着难以下咽的异地美食,看着人来人往相似的面孔,却找不到一个可以随意笑着打招呼的人。
为了使自己尽快适应这个新环境,于是把一切伤春悲秋的情绪藏进心底,暂时忘记自己那些思念的记忆,开始埋头拼命工作。
但是一天之中,除了睡觉和工作,总还是有那么点空闲的时间,为了不让胡思乱想打扰自己的正常状态,然后就打开手机进入虚拟的世界,让那些娱乐、新闻、鸡汤、音乐等通过眼睛和耳朵进入大脑,填满里面所有的空缺和孤寂。
渐渐地,时间就不知不觉在一笔一画、一笑一哭之间悄悄流逝。
曾经很难熬过的一天,在几十个短视频或者几节影视剧中转眼就没了。
突然有一天,想起逛逛儿时同窗的空间,才猛然发现,人家已经结婚了好几年。
看着朋友圈里曾经一起上下学的小姑娘成了她孩子的母亲,看着曾经班里的捣蛋鬼成了某个孩子的父亲,看着曾经对自己恨铁不成钢的老师,两鬓斑白的站在讲台上教育着新一届进来的学生,泪水就像是决堤的洪流,洗净了脸颊,但却挽留不住时光。
思念就像是一种攻心的慢性毒药,毒发时,让人急不可待的想要寻找可以让自己解脱的人。
打开日历本,勾画着上面的时间,开始数着距离下一个放假回家的日子。
每每划掉一天,心就像是获得一点解放,直到划掉最后一页日历的那晚,心才像是满血复活一般,欣喜的失眠到凌晨三四点,还是久久无法入眠。
翻山越岭终于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站在陌生的出站口,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景象,却只认得老父亲瘦弱的脸庞。
他满脸欣喜的等待流浪儿回家时的模样,像极了他孩子曾经义无反顾离家时的样子。
到家后,恍然如梦,坐在曾经吃过无数次饭的餐桌前,看着熟悉的菜式,闻着思念的味道,听着同样唠叨的话语,木讷的像个傻子。
闲来无事,转转老家的周围,遇见一个孩子正背着“少小离家老大回...”。
我看着他背了大半天,还是只会开头的那一句,忍不住笑出声来。他听见笑声,气愤的转过头大声的问我:“你是谁?”
我盯着远方看了许久之后,告诉他:“我曾经是在这儿背这首诗的小孩......”
文|简从一, 一个喜欢探索心理学和自由写作的95后。 微信公众号“自由记录”, 有偿收集小故事、随笔散文、生活感悟~感谢支持, 随时分享!
图|来源于网络(侵删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