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关注于如何管孩子,常常听说管教很重要,我认为管教的意思就是当孩子犯错时,作为家长,你得收拾她,因此,我们家定下了诸如跟父母顶嘴打手心5下,说脏话打手心10下等等以打为罚的规则.....后来有人说,打孩子不好,孩子犯错误时,关小黑屋是更好的选择。我想也是,我们告诉孩子打人不对,自己却大打出手,于是把打换成了关小黑屋。这个确实有效,女儿在里面很快投降,可当我打开门看到女儿那副被吓坏的样子,愤怒完全被心疼和内疚驱散,不知道哪个狠心的家伙发明的小黑屋,我感觉比起打它的副作用更大……再后来,老师说,孩子犯错误时,面壁思过是个好办法,让孩子在面壁时冷静下来再处理问题。于是我按照老师的建议启用了面壁,结果有时确实有效,孩子服服帖帖地对墙而站,我也能有个缓冲来消化当时的愤怒并分析问题的根源,最后跟孩子做个圆满的沟通。可有时,孩子并不会配合,特别是儿子,他根本站不住,各种歪七扭八,抓耳挠腮,弄得我原有的愤怒腾腾升级,随之而来的大多是一顿胖揍和不听也得听的责骂与威胁……看起来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孩子仍然经常捣蛋,而我总能明察秋毫,打骂责罚一个不少。明显感觉越管越累的同时我用不能在管教这个环节失职来安慰自己。
直到有一天,儿子哭着从梦中醒来,问他为啥哭,他支支吾吾说了半天,最后我才弄明白,他说梦见在挨打。我想那一刻我沮丧极了,是什么样的恐惧让一个孩子能从梦中哭着醒来,我随意的一挥手,一跺脚,在孩子的眼里却是件极其恐怖的事情。我第一次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在管教这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还是说起那位牛奶妈妈的烦恼,她3岁的孩子每天早晨喝盒装牛奶,总要在拿起牛奶往嘴里送时喷洒一地。这让我联想到一则育儿建议,不要让太小的孩子学写字,他的小手还没有发育好,在这里,很有可能也是同样的原因,3岁小孩还不能自如控制小手的力度,第一次的无心失误后,他努力在下一次拿起时避免牛奶溢出使得妈妈不再生气,结果却是更糟糕的局面,孩子满肚子委屈,而妈妈好像困在这个问题里几近抓狂。
管教不是也不应该从纠正孩子的错误开始,若是这样就只有管没有教,当问题发生时,我从没想过自己设立的规则本身可能有问题,而是像这位妈妈一样立刻陷入要消灭问题的焦虑中。
有一段时间,孩子们吃完饭总是散落一桌,我天天碎碎念,不要掉饭,不要掉菜,农民伯伯很辛苦,念得我自己都觉得好烦,有一天忽然想起领导力课程说要追踪员工好的表现,我一反常态,在饭桌上,我抓住机会表扬还没有来得及掉太多饭菜的孩子,奇迹般的,现在三个孩子饭后桌面的境况都大为改观。
看起来管教和企业管理的理念是相通的,不要聚焦于哪些孩子没有做好,而在于强化鼓励孩子去做能够做对的事。
在超市我经常遇到为买东西而争执得不可开交大人和小孩,撒泼打滚的也不少见。一开始我担心自己也会失控尽量不带孩子一起购物,但无论怎样尽量,带孩子购物还是得发生,为了预防大厅广众下的尴尬,我们在出门前就约定今天只能买一样东西,同意就一起去,规矩倒是好,可几百一个的玩具也是一件,当女儿会算数时我们的约定改成今天买几样都行,只要不超过20元,这样一来女儿选购的时间明显延长,也会想方设法用同样的钱买更多的东西,有时我以为她一定喜欢的东西递给她时,她会说,妈妈,这个太贵了,我不要。一旁的服务员听了啧啧称奇,我当时也得意不已。当孩子满足的在车上欣赏和炫耀自己选购的商品时,我发现这就是我想要的。
我想管教的目的绝不是冲着惩罚孩子而来,相反是为了让孩子开心和自信,我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是出于对惩罚的恐惧而服从规矩,因为只有因着信服去遵守规矩的孩子才会是开心而自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