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水如,图|网络
每天早上,我都会给孩子播放一小段的纯外语音频,哪怕孩子听不懂,那也是没事的,我就只管播放。对于孩子的陪伴者而言,我就负责做好我该做的事儿,在孩子醒来之后,就给孩子播放一小段的音频。
其实,陪伴孩子的过程,就是农夫种植庄稼的过程,春天播种,夏天拔草,平日浇灌,细心照料,及至秋天,那收成会是怎样,就不是农夫所能够左右得了的,也许会是大丰收,也许会是颗粒无收,也许收获还算可以。
因为,庄稼的成熟,结出果实,不仅仅农夫一个人的心力,就可以实现的,它还深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种子本身的饱满程度,当季的气候,植物对肥料与光照等的吸收力。
就我而言,我的外语水平不咋的,我就不想着自己给孩子阅读外文,而是选择利用音频资料。我虽反对孩子天天抱着电子产品,但我也支持孩子适当性地利用电子产品。任何一个东西的衍生,都是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端的那一面,而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如何去运用他们。东西应该是更好地为我们生活,而不是成为生活的灾难。
这就好比是手机电脑,而今,大把的人都利用手机电脑办公,连接人际关系,学习成长,而有的人却沉迷于网络游戏,忘了自己的实际生活,这并不能说是手机电脑的问题,而应该是使用者对于自身的管理能力,是有所欠缺的,他们的自我约束力、自主学习能力等,都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
对于孩子而言,两三岁这个年纪,正是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候。这时应该是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让孩子的大脑语言细胞,得到很好地刺激与发展。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条件生活在多语言的环境中,但,我们可以是借助于这日益兴盛的网络媒体,给孩子播放双语音频,或视频,让孩子在玩耍与倾听中,一点点地得到熏陶,与滋润,从而发展孩子的语言细胞。
在我看来,最好的教育,应该是顺势而为。所谓的“顺势而为”,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在孩子学着爬坡的时候,我们不该成为孩子的绊脚石,而应该是尽可能地帮助孩子。如若不能够在孩子的屁股后面,托举一把,那就保持观望的沉默姿态,随顺孩子去一点点地爬坡,那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这爬坡的过程中,孩子能够学到多少东西,就交给孩子自身。只要孩子是真的喜欢学,愿意学,妈妈播放音频,他也能够去听,去模仿,就够的了。绝大多数的三两岁孩子都是喜欢模仿的,听着音频,多少的,都能跟着去读,因为有趣。那时日久长,记住一些词汇,乃至能够说出来那么一些简单的外语,也就不奇怪的了。孩子的母语,不论普通话,还是地方方言,也基本都是这样一点点学会的。
我不那么地喜欢妈妈在孩子的身边,一边听着音频,一边嘱咐孩子要跟着读,要学着背诵。一遍遍地督促孩子要去认真听,要去认真跟读,要去背下来,就更不应该的了。但可以去建议孩子该怎么做。反复督促容易造就孩子的叛逆,与厌学情绪。
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最为适合的方式,我想应该是这样的,播放了音频,母亲不妨跟着学习,跟着去读,孩子听见了,喜欢上了,有了兴趣,自然地,就会去跟读,去背诵。我与孩子每一天里的十来分钟,基本都是这样度过的。
在育儿中,引导孩子学习某种技能,最好是先让孩子心生喜欢,因为,一样东西,一种技能,一旦是喜欢的了,一旦是爱上的了,接下来的很多,也就好办的了。
其实,我们成年人,也是一样的。如若真的不那么喜欢阅读,那可以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对于孩子而言,我们在培养自己爱上阅读的时候,也难免地,会给孩子影响。毕竟,不是所有的东西,一开始就喜欢,有兴趣,也热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