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这段时间,冬病夏治正当时,“以热遇寒”好时机。》
徐永裕 夜读上海市社区中心赵医生的防卫普及课 07 03
[ 随着气温越来越高,转眼又到了一年里天气最热的时候。天气炎热,数伏很明显是夏天里最“难熬”的日子。殊不知在中医看来,三伏天的这段时间,却是“以热遇寒”养生的最好时机。]
( 01),何谓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理论,对易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在夏天,尤其是三伏天,给以预防性治疗,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抗病能力,能够达到一年中少发甚至不发、发作持续时间缩短等效果,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02),为何冬病夏治?
夏季三伏是源自“伏者,金气伏藏之日”之说。三伏之日,肺脏气血通畅,药物易于深达脏腑,是治疗、调整肺脏疾患的最好时机。
在三伏之时,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气血趋于体表, 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汗腺渗透吸收,进入血液发挥治疗作用。
三伏天时人体阳气相对充盛,且外敷药物多具有辛温走窜的特点,其温热的性质有助于扶助人体的阳气,根除体内宿痰伏饮、增强抗病能力、改善体质,旨在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则冬季之病无从发矣,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03),“三伏贴”、“三伏针”、“三伏灸”;等您来约:
三伏贴是中医常用的根据穴位治病的一种方法,主要通过穴位将药物渗透入体内,刺激穴位来调节身体的脏腑功能,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
早在《内经》中就有夏日用针之说。汪机于《针灸问对》中引朱丹溪之言称:“夏月阳气尽浮于表,今医灼艾,多在夏月,宁不犯火逆之戒乎?”伏天气候炎热,腠理开疏,若于此时进行针治,必能引导伏留筋骨深处的外邪外泄,同时伏天阳气旺盛,于此时针灸,可以添助不足之阳气,加强卫外的作用,有助疗效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