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的《积极心理学》,第七部分: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优势?
之前的教育提倡:短板理论,就是说一个人好像一个水桶,这个桶有N个木板组成,每根木板的长短不一样。我们呢,要弥补自己的劣势,让自己更加平衡,也就是把水桶的短板接高,让水可以接多。
可是每个人的短板可能很多,一个个去接短板,时间太漫长。所以现在教育更多的是提倡:长板理论,就是发现自己的长处,并不断让长处更长。然后去找到和自己一样匹配的人,和更高的木板组成新的木桶,会更快更好地接更多的水!
对于教育孩子,家长要做的其实是两件事情:
第一,把孩子的底托好,就是不管长板理论、短板理论,这个桶首先得有底,不然板再长有什么用呢?如何托好孩子的桶底?就是之前不断强调的:有效陪伴,鼓励肯定,发自内心的欣赏孩子……
第二,帮助引导孩子,找到并看见自己的优势。托住了底,接下来就需要找到长板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和彭教授学习的内容:发现孩子的优势天赋!
人大脑对信息的加工有一个误区,就是:负面信息加工优势效应。什么意思呢?让你说出自己的10个缺点,你一定可以滔滔不绝,10个都数不完;而现在让你说自己的10个优点呢?大部分人,不能第一时间说出来,而且很多人可能都说不出10个优点。为什么呢?
第一,中国人比较内敛,不擅长到处说自己的有点,会不好意思;
第二,中国家长的教育经常是要谦虚,不能骄傲,所以很少去表扬孩子,去发现孩子的优点。总是批评啊,否定啊……所以孩子们长大,慢慢也就看不见自己的优点。
除了上面这些外在环境的因素之外,其实内在,就人这个个体本身,也是容易发现和接受负面信息,就是更容易对负面的信息印象深刻,更容易去加工负面信息。
再通俗一点说,就是我们更会做的是:自我检讨,这是人的舒适区。现在你需要的是,跳出舒适区,摆脱这个效应,让自己多发现自己的优点。
想要发现自己的优点,我们就需要知道有哪些优点?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的亚里士多德,提出过“人的三种优势”,分别是:
身体优势——外貌、身材、健康状况等;
知性优势——思维敏捷,聪明有智慧;
品格优势——所有的优秀品质,勇敢、勤劳、仁爱、善良……
后来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教授,总结了人类主要文明,共同赞赏的24项优势(也是24项美德),彭教授通过总结,分成六大类。
第一类,智慧和知识:创造力、好奇心、思维开放、好学、洞察力
第二类,勇气:勇敢、坚韧、正直、活力
第三类,人道主义:爱、善良、人际智力
第四类,公正:公民精神、公平、领导力
第五类,节制:宽恕和慈悲、谦卑/谦逊、审慎、自我规范
第六类,超越:欣赏美、感恩、希望、幽默、灵性
如果你说不出自己的优点,说不出孩子的优点,完全可以参考上面的24项优势,不断来给自己、给孩子,贴上积极正面的“标签”吧!
为了摆脱人善于对负面信息加工的这个漏洞,我们需要去锻炼自己看到并发挥优势的能力。如何锻炼?彭教授给大家的方法不难,同时需要刻意练习。这个方法是:引导孩子讲一个“最好的我”的故事。
不是夸大自己的优势,不是显摆炫耀,自吹自擂。而是真的平平淡淡讲一个自己很厉害的故事,比如:被老师表扬,被父母认可,独立完成了一件很厉害的事情,获得了某些奖项……小孩子敢一个人睡觉,都是一个“最好的我”的故事,这就是一种勇气!
想让孩子讲好“最好的我”的故事,需要刻意训练。家长需要引导,可以家长先讲,讲讲自己的“最好的我”,激发孩子的兴趣。最主要的是,当孩子讲的时候,家长要用非常积极热情的态度,认真聆听,让孩子感受到被欣赏,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当一个人可以很自然的讲“最好的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自己的优势,接下来就需要把这个优势不断放大,越做越好!
如何放大?
第一,更换场景,帮助孩子拓展自己的优势。
一个孩子打游戏很厉害,家长不是制止孩子不要打游戏,而是看看打游戏需要哪些能力?比如手眼的协调,比如空间的思维。那就把孩子打游戏的能力放在学习上,学习的时候,用多各种感官,让孩子不要规规矩矩的坐在那里,会效果更好!
第二,用优势,把孩子不喜欢的事情变成喜欢。
孩子不喜欢做家务,可是这个孩子平时喜欢当领导,爱管个事,就让孩子来做大扫除的总指挥。孩子在监督的同时,一定会参与到劳动中。这样的结果是,孩子自发的去做这件事,还能越做越好!
所以今天,让我们一起发现自己和孩子的优势,并不断把优势发挥到极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