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三十年代的维也纳,自我心理学在那里开始萌芽,后来由于战争的缘故流入英格兰,最终在美国深深扎根。
第二章 自我心理学-安娜·弗洛伊德
1923年以前,弗洛伊德以一种松散的、非系统的方式使用自我这个词,指的是思想中古主导地位的部分,它主要是意识的,而不包括被压抑的内容。1923年,在《自我与本我》( The Ego and theId)一书中,他开始使用自我来代表内心的三个基本心理理成分(另外两个是本我和超我)中的一种。自我的主要功能是表征现实,并通过筑起防御,在现实面前(包括社会习俗和道德的要求)引导和控制内部驱力所带来的压力。弗洛伊德将心理视为围绕着驱力的冲动和防御而建立起来的结构,自我心理学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这一观点的自然外延:自我是否要逐步通过某些阶段、获得某种渐进的能力,来完成其防御任务?这种渐进是被先天决定的、必然展现的过程,抑或环境因素会帮助或抑制它的发展?尽管自我在关键的俄狄浦斯期之前业已开始发展,但它是否像超我我的发展一样,受到与抚养者的联系以及对抚养者某些方面的内化的影响?尽管力比多驱力和攻击驱力被描述成在功能上与自我相反,并受自我的控制,但它们是否在自我能力的最初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这些更“寻常”的心理现象的兴趣还包括,关注发展过程中驱力的不同结构和表现,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超我的巩固及其建设性功能的建立。
自我心理 学方法与其他思想路线的区别在于,其理论背后精心地保存了弗洛伊德的驱力理论。
引自 第二章 自我心理学-安娜·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爱女安娜・弗洛伊德(1895一1982),是儿童分析的先驱,也是深入探索自我的关键人物。安娜・弗洛伊德深入思考了她父亲1923年提出的心理结构模型,发现了一个策略性的技术问题:如果心理冲突的主要战场不是在无意识的冲动与意识的防御之间,而是在三种心理成分之间,每一种成分都无意识地执行着自身的重要功能,病人精神生活的这些无意识方面可以通过治疗过程揭示,那么我们就需要重新考虑治疗过程。地形学模型解释说,在治疗过程中,本我冲动将为获得满足而寻求表达。但在分析情境中为何要让自我和超我一一冲突的另外两个参与者一的无意识部分进入意识呢?这也是为了它们的利益吗?
病人的自我或许能够顺从分析师的指导,进行自由联想,抑制意识的异议,报告所有进入脑海的事情。然而,自我也包含了复杂的无意识防御结构,它们是为了满足神经症性妥协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持续地将被压抑的冲动排除在意识觉察之外的思考方式。
要在内心各个敌对成分之间维持和平,并确保执行社会接受的功能,自我承担的是令人畏缩的任务,它只有秘密地进行工作才能更有效。精神分析师的兴趣是把无意识体验意识化,是无意识本我冲动所热望的解放者,但却是被围困的自我及其无意识的、性格性防御的敌人。
安娜・弗洛伊德对自我的探索是跟随其防御活动,从特定的、限制的、清晰可辨的症状到它浇铸的整个人格;某人人格功能基本类型可能根植于防御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