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南吕
不被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
苏格拉底这句话的山寨版说法是:没有无聊的人生,只有无聊的人生态度。
——刘瑜《送你一颗子弹》
身为资深宅女,我,昼伏夜出、混吃等死享受数日后,成功散发出一股颓废、萎靡、无趣的“霉味”。某日,愧疚不安,决定去晓风书屋。入店不到15分钟,就在我看着这本《送你一颗子弹》时,美女店长路过,端着一杯芒果冰沙,问我:刚才是你点的饮料吗?我自然摇头否认。5分钟后,店长环顾一周见无人认领再次路过,转手欣然赠送给了我,告诉说:多做了一杯,请你喝吧!我是多么受宠若惊,夏日赠饮,这种男友力MAX的行为纯粹来自一个陌生人的善良。而我,路人的我,进店还不到半小时!
我想:上帝打了个酒嗝,在一个稀里糊涂的午后认错了人。
面对文艺幽雅的环境,遥远缥缈的歌声,甜点、咖啡的香气,妙不可言的文字……以及偷来的幸运,我愉悦地打算送自己一个“礼物”,价值一杯“冷饮”。那天我带走了这本书,不料此后,子弹一直在太阳穴呼啸!
陆陆续续地看完全书,我理解的,我困惑的,我好奇的,我钦佩的……五花八门。一个有趣的人,放开自己的五官,拿出那些“私人财产”来让人感同身受。多么喜欢她的性格,她的文字,她的思想,里面无数的似曾相识。同样作为一个焦虑、忧郁、孤独、强迫症、妄想症、失忆症的无限悲观主义者,常孤家寡人地看书、观影,守着一寸时光浮想联翩,不用文字捕捉,不可避免遗忘。
但我看到刘瑜可以,可以给自己留下一堆意义。
时隔半月,看到后记,我才醒悟那一天上帝并非喝醉。他一定是处心积虑地瞄准,等待向我打出这颗早已埋伏好的子弹。在最致命的地方却不致死,在太阳穴里呼啸。时刻提醒我:别再哀嚎你无聊的人生,你顶多算无聊的人生态度。而且,再下去就要game over了!
刘瑜说,送你一颗子弹。
上帝听见了,于是找到了我!
读书笔记
论他人即地狱
我认识一些渊博的人。他们是另一种生物。
渊博的人是多么神奇啊,他们的大脑像蜘蛛网,粘住所有知识的小昆虫。而我的大脑是一块西瓜皮,所有的知识一脚踩上,就滑得无影无踪。
——《渊博的人》
全世界都在追逐着梦想,查尔斯却在追逐他的噩运。
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他不是选择了梦想,而是被梦想击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另一种高度》
人渴望被承认,也就是别人的目光,但是同时,当别人的目光围拢过来的时候,他又感到窒息,感到不自由。
——《另一个博客》
论自己作为他人
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成了一种现代生活的强迫症了呢,人人都赶着去看急诊。我们与社会的关系,多么像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女人和一个魅力四射的丈夫的关系。随时随地可能被甩掉,所以每天处心积虑地往脸上涂日霜夜霜眼霜防晒霜,一直涂到脸上所有毛孔都被堵塞为止。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学习焦虑》
觉得自己像一个一个力不从心的交通指挥,站在马路中间,面前的车辆堵作一团,都在按喇叭,都在抢路,都在骂娘。然后有一个片刻,也就是现在,交通指挥非常非常想尖叫,想蹲在地上,闭上眼睛,捂上耳朵,使尽全身力气尖叫,把周围的世界都震碎。
谁都想归零,但不是没头没脑的那个零,是从一到零的那个零,得有那个弧度,得有那个转身,得有“踹”的那个动作。
——《乱》
论人生意义之不可知
每个人的心里,有多么长的一个清单,这些清单里写着多少美好的事,可是,它们总是被推迟,被搁置,在时间的阁楼上腐烂。为什么勇气的问题总是被误以为是时间的问题,而那些沉重、抑郁的、不得已的,总是被叫做生活本身。
——《被搁置的生活》
吃饭睡觉买日用品,那都是为了维持生命的“简单再生活”,我向往的是“扩大再生活”。看一本好书,发掘一个好CD,看一个好电影,写一篇饱满的文章,进行一场会心的对话,跟好朋友们吃一场欢声笑语的饭,这才是“扩大在生活”。
我不羡慕,我忙着自己那点光合作用呢!
——《一天长一点》
“忍受的极限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让我告诉你,忍受是没有极限的。
怀才不遇,逆水行舟,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因为这种幸运,我原谅自己经受的挫折、孤单,原谅自己的敏感、焦虑和神经质,原谅上帝他老人家让X不喜欢我,让我不喜欢Y,让那么多人长得比我美,或者比我有智慧,原谅他让我变老变胖,因为他把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质给了我: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论爱情之不可能
我想象那种惊恐:一个人曾被反复告知自己是未来的主人翁,然后有一天,不知道哪一天,突然,他必须开始学习接受自己的失败,必须开始接受某些,很多,那么多,太多,几乎所有,美好事物与自己的无关性。他眼睁睁地看着一块棒棒糖举到眼前,然后又晃了过去,他嘴里聚满了口水,然后他低下了头去。
——《你所能想到的全部理由》
我毕生的理想,就是找个高高大大的男生,他就那么随便一帅,我就随便那么一赖,然后岁月流逝,我们磨磨蹭蹭地变老。
——《色》
论社会之既可知又不可能
也许,他只是想通过“不想”来逃避这件事情的沉重,因为一个人认识论的飞跃恰恰就发生在“想”的那一刻,因为人道主义的起点在于“一个”人在面临另“一个”受苦的人并且心里“咯噔”一声:如果我是他呢?
——《送你一颗子弹》
刘瑜说:回忆对于她,完全是蹩脚的侦探遇上了狡猾的罪犯。
这说明,时间对于一切人都是同样残酷,不管你是谁。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渊博?没有无缘无故的刻骨铭心,要么伤痛,吃一堑长一智;要么思考,拨开云雾见天日。
知识是一种经过内语言重新加工编码,能够提取应用的东西。在我看来,刘瑜作为一个文科博士,具有渊博的能力——无限求知。善于思考又热爱写作,能够捕捉偶然的灵感,体悟生活的点滴,厚积薄发,搭建起具有纪念意义的个人历史博物馆。
人不可能成为一座数字化管理的图书馆,也不会是一只貔貅,只进不出。只有当我们“审视”时间,明白过去如何流逝,某一点在忙碌什么,获得什么,才不会感慨一切转瞬成空,才会明白遗忘本身只是对无意义的一次大清理,无伤大雅。
所以妄图自知的我,敏感神经质的我,都告诉自己得开始写作,得记录时间的轨迹。从这颗呼啸而来的子弹开始,从上帝安排的那杯“冷饮”开始,或者更早一点,从某个午后突然愧疚不安的内心开始,冥冥中注定的开始。
作为一本散文集,此书形散神不散,富有哲理、直面现实。
生存逻辑:我们生活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所以我们很难真正渊博,无知使人畏惧,学习焦虑应运而生,配套地开列出一系列清单试图充实自己抑或麻醉自己。可充实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麻痹欺骗不了疯长的欲望,一切依旧无法真正满足,抑郁、烦躁、怀疑接踵而至。
我那么努力,但大部分是无意义。
坚持执拗,逃避自由,世界从来对此不屑一顾。
必须学习接受自己的失败,以及美好事物与自己的无关性。
……
不断地焦虑,却从不放弃。
作为第三性别人群,大龄政治学女博士还在思考爱情与国家政治体制。但论爱情,我可能也就一些crush(短暂地、热烈地但又是羞涩的爱恋),不知道它会是园丁花草型的虐恋,还是寂寞空虚型的依赖,是纳粹性,还是人道主义,反正单身者眼里的爱情总是:把没有说成不要,把失败归结于另一个人的缺席。论政治体制,毕竟年轻,在象牙塔长大也无大感触,只是觉得阶级性有千万张面孔,比鬼神更复杂的是人心,还是不懂为好。
那些书评、影评、剧评,音乐、风景、国家,我都很在意。毕竟是一个我喜欢作家的品位,打算闲暇时间能够对应着再看一遍。其中个性化写作、归纳主题和心得的方式值得学习,吸收。比如今天看完电影朗读者,再去看书评,觉得那应该已经完全是专属于刘瑜的《朗读者》。
子弹在太阳穴呼啸!
山寨版:生命不息,思考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