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的老房子作为棚户区改造项目千家万户其中的一份子终于等到动迁了。这本是一件盼望已久辞旧迎新的大好事,可是临到近前爸妈的态度却越发沉闷起来,总想把搬家的日子一推再推,拖之又拖。电话里一向做事雷厉风行的爸爸也不知什么时候变得优柔寡断、儿女情长起来,任我一再催促,他居然还能耐住性子跟我解释说,这老房子你妈妈还没住够,还想要再住几天……那近乎恳求的语气让我一时无言以对,有种想哭的冲动。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说起来这老房子一共陪伴我们生活成长有四十余年了。虽说长得其貌不扬,所处地位也不够显要,但它是爸妈在七十年代象燕子衔泥筑巢一样,从和泥脱坯、垒垛砌墙、上梁续瓦、铺石筑院到夹栅栏、植树桩、挖水沟、抗雨洪、固房基,每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记载着爸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故事,凝聚着他们近乎一辈子付出的辛劳、智慧和汗水。在他们的内心里,这老房子不只是遮风挡雨庇护身体的简陋住所,还是寄托生命安放灵魂的精神家园。甚至可以这么说这房子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创业史,爸妈倾尽一生的呕心沥血之作,要这么无情的抛弃放弃并损毁它,任凭谁也下不了这个狠心。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四十年来,我们与它同风雨,共患难,相濡以沫, 休戚与共,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一旦就这样“大义灭亲”、喜新厌旧地弃它而去,不仅从道义上说不过去,感情上也难以割舍。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对此我从不同角度给老房子拍了照,录了视频,默默地跟老房子作个告别。
再见了,老房子!你已经牢牢铭刻在了我们的心上,存活于我们对经年往事的记忆里。告别,不是选择忘记,舍弃,不是不再留恋爱惜,而是一千个无奈一万个不得已。
特作此文,叙说与你。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