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阅读问题是个很大的话题,今天我们就精读和泛读这个点来说一说。
到底应该精读还是泛读?其实这是个伪命题,因为,肯定根据书的不同而不同,根据需求不同而不同啊。
精读,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如何进行?
一,
一本经典的好书,孩子喜欢的好书,可以精读。
给孩子选择好的书籍和绘本一定是精读的前提。我们今天不讨论如何选,只讨论如何读。
精读一定不是一遍就搞定的,所以,这本书还需要孩子很喜欢。
读的方式其实很简单,我们第一遍按照书籍的名字,封面,里面的图,字,封底,挨着读完,搞定!
然后,后面的很多遍,我们可以一次只看人物,一次只看事件的变化,一次只盯着一个人或事物,或者观察颜色,或者观察线索,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拆分一本书。
我们用一本书来实战一下。比如
艾瑞卡尔的《爸爸,我要月亮》
第一遍,读完,然后第二遍读之前,问问孩子,这个故事里有几个人呢?是谁?是爸爸和小茉莉
随着读的次数增多,可以问的问题是:小茉莉想要干什么?想要拿月亮。拿到月亮了吗?拿到了。谁帮小茉莉拿到的?爸爸!月亮长在哪儿的呀?天上。天上那么高的月亮,爸爸怎么拿到的呀?用了什么工具呢?把工具放在哪儿的呢?爸爸拿了一架好长的梯子,架在好高的山顶上。月亮那么大,爸爸拿的动吗?月亮会变小。我们平时观察到月亮有什么形状呢?弯弯的,半圆的,大大的圆……
天空有一些什么颜色啊,是白天还是晚上,星星什么颜色呢?小茉莉有一个小伙伴,你看到了吗?什么颜色的?月亮什么颜色呢?我们平时看到的月亮什么颜色呢?
我们带领孩子精读绘本的时候,除了去启发孩子观察书里的东西,还可以把书上的东西放到生活中来看看。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试试,做一架很长的纸梯子,然后架起来。问问孩子梯子是什么样子的?一格一格的?方的?圆的?如果是一圈一圈的梯子做出来是什么样子?三角形的呢?尝试看看。可以带领孩子画一些蓝色和黑色的颜料,让孩子自己尝试涂抹,再贴一些黄色的星星和白色的月亮。画一画不同形状大小的月亮,甚至可以在生活钟去观察有月亮的日子,把形状画到日历上,对比看看。
还可以找找和月亮相关的其他绘本,比如《月亮的味道》,《晚安,月亮》《我想亲亲月亮》《月亮不见了》等,带领孩子进行主题式阅读,看看不同的绘本对月亮的画法,描述,有什么区别和相似的地方。
讲讲跟月亮相关的知识和寓言童话故事,让孩子对月亮深入了解。
那么,这就是我们精读一本书的方式。
对孩子来说,如果每本书都采用精读,那就太累了,也会容易失去阅读的兴趣,所以,精读的书少而精就可以了。
二,
更多的,还是带领孩子泛读
泛读可以给孩子更新鲜的话题,让孩子接触更多的知识和故事。不是说泛读就不重复和不提问,只是不需要深层次和深入的探讨。精读和泛读可以穿插,在孩子感兴趣的地方,用精读,在孩子想要知道情节的地方用泛读。
多给孩子读,鼓励孩子多比较,多看,多想,是泛读的意义所在,长见识,其实就是泛读可以给到孩子的东西。
三,
很多家长纠结于孩子说的问题,总觉得孩子读了那么多,怎么不会说呢?教过他,怎么搞不懂呢~!?
其实啊,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取决于家长的引导方式的,当我们精读和泛读的安排很恰当的时候,孩子就会慢慢的被激发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前期,我们给孩子读的时候,只需要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多启发和引导孩子,让他们把书读活,联系到生活中来。
当然,从孩子听书,到孩子能表达出来,中间是需要很长时间积累的,只有我们坚持不断的给孩子读绘本,引导孩子思考和表达,孩子才能最终说出来。
孩子能说的时候,我们仔细听,多鼓励,等孩子自信心足够,愿意多说了,我们再来引导孩子说的更好!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千万不能着急
相信熟练掌握了精读和泛读的引导,孩子会爱上阅读,也会爱上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