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人性中的善良与晦暗
有人说,《芳华》是冯小刚拍给上代人的“致青春”,是“军版才子佳人”的浪漫故事,也许从表面上可以这么理解,但是影片对人性中善与恶的批判从未回避过。
主人公刘峰是个活雷锋。每次从北京回来,帮战友们带着大包小包一大堆,别人吃饺子,他吃饺子皮,他的理由很简单:总得有人吃。文工团的猪跑了,厨师第一个来喊的就是他。
后来抗洪扭伤了腰,他修灯做沙发无所不能。政委为了照顾他,让他去学校进修,进修完就升一级,他却拒绝了。因为他深爱着文工团主唱林丁丁。但就在他向深爱着的丁丁表白时,被人撞见。大家一起合伙诬陷他成了流氓,他所有的好瞬间被人忽略,被伐到边远地区的伐木连,并且上了越战战场。
在战争中他丢掉了自己的一条胳膊,流落街头被联防随意讹诈。他家里的女人因为嫌弃他,跟一个开长途车的人跑了。在别人问他过的好不好的时候,他说:要看跟谁比,跟躺在坟墓里的战友比,自己已经是好的不得了了。
刘峰的好,只有一个人能懂,就是被人不断欺负和当作笑话的何小萍。“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在刘峰被当作流氓所有人都排挤他的时候,只有何小萍光明正大去他的房间里看他,并且在楼下大喊:“当你明天走的时候,我送你。”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他有着令人憎恨也令人热爱、令人发笑也令人悲悯的人性。
曾听过那么一句话:为何受罪的总是好人?坏人吃香的喝辣的爽死,好人吃糠咽菜穷死,坏人得到人民币,好人得到大奖状,其实,做好人不是错,错就错在周围人的过度要求。
刘峰和小萍,这两个当年不被善待的善良人,岁月最终也没有亏待他们。岁月带走了芳华,却没有带走他们内心的澄澈与平静。
记得两年前,我为著名心里学家李子勋老师策划《人生困境整理术》一书,当时特别喜欢他说得一句话:生活终将以善意回馈你我。后来,我订阅了李笑来老师的专栏,他也强调了一个概念: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有生命的,你怎么对待它,它就怎么对待你。什么样的人,就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善良就是给善良的人最大的回报。
05|一个时代与个人命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车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芳华。
文工团是时代的产物,当时代变迁,文工团解散,原来身处其中的花季少男少女们不得不走向前途未卜的未来。
当然,这里边排除掉处在金字塔顶端的郝舒雯、陈灿们,更多的人如刘峰、何小萍一样,要重新投入到时代的大潮中经受洗礼。从芳华中隐隐道出的人物结局可以看出,他们当中只有追求上进的小穗子,她通过高考,考进了北京的大学,抓住了时代赋予的机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个人的价值。在1995年的时候,她还能以相近的社会阶层与陈灿,与小郝来往。
时代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一代人的命运,但是,无论身处任何时代,都会有那个时代的梦想家和实干家,通过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把握时代机遇,成就最好的自己;当然,任何时代都有人会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机会不好,怨天尤人,却并没有去学习奋进,而是坐井观天,最后只能被时代淘汰。
而今,80、90后一代身在最好的时代,我们可以享受到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端产品和服务,可以和世界互联同步;但是我们也面临着这个时代剧增的压力,房贷、车贷、养老、育儿以及个人迭代成长等等。那么在这样的时代大潮中,抱怨有用吗?慨叹有用吗?我们能做的就是不管时代的车轮驶向何方,永远不要迷失自己的方向,永远不停下奋斗的脚步。
06|直击人心的配乐
人们常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影评人,但是我却想说一说我对《芳华》的配乐和画面的感受。
不得不说,《芳华》的电影配乐成为一大加分项,恰到好处的应用,很快便引导观众们融入剧情当中。一段段熟悉的红歌谱曲成宏伟的交响乐,有力地衬托起时代的氛围,喷薄而出的情感也令观众激昂高亢。但是,观影过程中,最打动我的是开场之后巴赫的第一号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前奏曲;刘峰离开文工团时的《送别》;文工团一众人吃散伙饭时的“革命生涯长分手,一样分别两样情……”的《驼铃》;还有电影结尾时,刘峰和小萍两个人相拥,韩红富有情感和穿透力的《绒花》响起,一代人的芳华就在这样的歌声中落幕了。
好的音乐总是能够打动人心,《芳华》中除了我说到的这些音乐之外还有很多好听的背景声,比如,小萍给父亲写信时的背景音乐、穗子听闻陈灿被撞之后向医院狂奔的背景音乐,这些都和电影的画面、情景以及人物内心情感环环相扣,相互映称,相得益彰。
编辑严歌苓和导演冯小刚都曾经有过一段文工团生活的经历。两个人一刚一柔,完美互补电影有宏观的时代,也有细微入心的爱情。冯小刚心底一直对自己的那段生涯念念不忘,他拍了这部电影,是写给自己的情书,也是对时代最好的纪念。
我在看电影宣传花絮的时候,看到他在电影监视器前哭得泣不成声,因此我也翻到了他为这部电影亲自献声的宣传MV《那些花儿》(PS:如果大家还想听冯导唱歌,可以找一找他为了宣传《老炮》与李易峰合唱的《爱的代价》),让我们一起在冯导的歌声中结束我这有些长的观影记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