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文质老师的书中,提到了“本土教育”,就是要回到本土、回到在地性、回到真实情境中来谈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去找到一个积极有效的生长点。
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的,作为老师,在幼儿园需要引导孩子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要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引导家长来培养孩子。因为孩子的性格、行为是和他的成长经历分不开的,也和家庭氛围以及家庭教育相关联。
在我们班就有两个例子,A平时是一个比较乖的男孩子,他的行为习惯也是比较好的,有一次他还主动提出要和我一起去拿班上的午点。路上我问他,为什么这么主动帮老师的忙,他说:“妈妈跟我说的,要多帮助别人。”从平时在班级群里发布的事情照片来看,他们家也是非常积极的,在班上也是一个阳光、有礼貌的孩子。但另一方面,他平时说话的声音会比较小,习惯和别人贴着说才能听清楚。
B则和A有些不同,B前期是属于那种做什么事都慢悠悠、丢三落四的,不是丢水壶,就是丢衣服,原因是之前由奶奶带,奶奶比较宠爱他,做事情大包大揽,甚至到了入园洗手都要帮洗,然后给擦干手在依依不舍地道别的地步。现在换了外婆带,情况就好了一些,奶奶通常都是打完卡就走了。他的记性和知识面是比同龄人要广一些,经了解,是因为家里面给他在外面报了类似早教班的机构学习,但因此他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显得静不下心,会不想学,随心所欲的状态。
这两个孩子的行为习惯也从侧面反映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的影响。那对于老师来说,不能说他们两个的某些行为是完全不对的、不允许的,如果这样压制他们的某些行为,就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孩子也渐渐不能自由表达自己。就像张文质老师在书里说的“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就是一种积极的教育理念”。事实上,我们也正在努力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