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张晓风先生受邀来学校演讲。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本人。
先生留着印象里的短发,穿着暗色的针织开衫,拄着拐杖却依然精神矍铄,一路和蔼地对四周笑着走上台,亲切得像是邻居家的奶奶。
她拿着话筒,说话时并没有浓厚的台湾腔调,倒像是江南水乡养出的女子般柔和,平静且温柔,将故事娓娓道来。
到了提问环节。
关于告别
有个女生说,她的外公去世了,最近常常梦见和外公在一起的日子,很遗憾没有好好告个别。想问先生,该怎样,去告别。
离别,一个多么令人伤感的话题。
告别,一件多么令人不知所措的事情。
大家都安静了,先生仿佛也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她缓缓开口。
人生要跟很多事情告别,有些告别很利落,有些告别很不容易。都不容易。
我们必须认知到一点,生命中很多东西不能强留。譬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那朵花总要谢的;又譬如雪下后白茫茫的一片,特别纯净特别美,但它总要融入大地。
一切好的东西,你都要知道,它不可能为了你存留。在你身边发生的事情,是惯常的现象,不是你一个人会发生,数学上有很多方式可以证明。我不能用数学说服你,但你可以慢慢说服自己。//
记忆里,我好像从来没有好好告别过。
初中毕业那会儿,大家和着当时火得不得了的《那些年》的旋律,围坐一堆,唱歌跳舞,吃吃笑笑。然后时间到了,人去楼空,只剩下桌上几张还没来得及填完的同学录,孤零零地吹着风。一批又一批人在校门口挥手互相笑着说再见,好像只是平日里放学,明天还能再见面坐在一块儿吃饭上课一样。
高中毕业,光吃饭是远远不够的,十八岁的成年人,总是想要碰些新鲜的玩意儿,比如,酒精。于是开启各种灌酒模式,这边恭恭敬敬地跟老师敬完酒,那边又拎着一酒瓶,过来就揽着肩膀大声吆喝着“来!喝!接着喝!”。然后,然后就是大家都醉了,醉得一塌糊涂。自顾自地回家,蒙头大睡,一觉醒来才恍然,噢,我的高中,就这样结束了。谁还记得起,还没好好说再见。
关于《和氏璧》
第一次知道先生的《和氏璧》,还是因为机缘巧合,去杭州大剧院观摩了一场由学校表演系演出的话剧——《梦寄和氏璧》。
有人问起这个。
先生的回答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她说,一个人对自己的坚持,要有一股劲。
故事里,楚人卞和偶然发现一块璞玉。
第一次献玉给王,相玉的人说这只是一块石头,于是,卞和断了一条腿。
新王登基。卞和再次献玉。相玉的人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卞和断了另一只腿。
第三次献玉,卞和失去了双手。
第四次献玉。所有人都劝卞和放弃吧,不要再傻了。可他却坚持,他说,哪怕是要拿走我这条命,我也要向世人证明,这的的确确是一块宝玉。终于,这一次他成功了。
我们也是这样子的吧。
每当你坚持做一件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事的时候,所有人都会觉得你像个傻冒,会说这样的坚持是无用的,是没有结果的,还是趁早放弃吧。
可有时候,也许偶尔那么不撞南墙不回头一次,会撞出出人意料的惊喜呢。
当初听朋友提起《一一风荷举》,那时就想,该是怎样的人,才能想出这么好听的名字。
遇见张晓风,荣幸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