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唐老师分享“充满想象力地表达爱” ,我感到既欣喜又沮丧。欣喜的是,它好像一支敲木鱼的小木头,隔着坚硬的外壳却撼动了的心核。本能告诉我,这个能力我天生就有!而沮丧的是,它去哪啦?我怎么把它找回来?
老师不断强调的是“不要一本正经”,掩脸苦笑,呵呵,说得不正是我吗?“一根筋”,“扑克脸”,“钢筋混泥土”,在成人化之路上,这些标签一个都没拉下,成功往身上粘得紧紧的。“严肃认真”,好像才是正确应有的态度。哟,原来在我的价值观深处,“嬉皮笑脸”“假正经”被誉为不可靠,不值得信赖。很高兴,此刻有了觉察。
当然,现在是怎样的状态不重要,重要的是,接下来我要选择呈现什么。如何卸下成人面具,自如地在工作生活中切换场景演出。很幸运因为妈妈这个角色,让我有机会再成长一把,找回这个童真有趣的面相。
事实上,经过一年多的成长,特别是接触游戏力以来,我的坚壳慢慢剥落,开始“傻瓜式”地跟随孩子互动。我想,先把心安驻当下开始。多陪孩子读些童书,慢慢把边界打开,边看边学。心到,神到,想象自己就是个孩子,用孩童的眼睛看世界,相信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孩子(内在小孩),你慢慢来!我相信你,可以做得越来越好!孩子,准备迎接妈妈暴风雨式扑面而来的“爱恋”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