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间自己就成了所谓的剩女。回头看看,自己是如何成为剩女的。
七岁那年开始上学,加上留级和复读,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也已经过了法定结婚的年龄。
初中时,父母老师要求不要早恋,于是我就乖乖听话地走过花季。
高中时,一心只想着怎样考上大学,走出家门,再加上周围都是谈恋爱耽误学习的声音,我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胆去谈个恋爱。实际上,我高中同学有好几对结婚的,周边的亲戚也有高中就恋爱然后在一起的。
现在想想会后悔高中时没谈恋爱吗?没有如果,假设也不成立,走过的路,没有去后悔的理由。
再说大学时,按理说大学是个很好的恋爱时候。不知是谁说的“大学谈恋爱毕业就分手”,这句话对我影响还是挺大的,那时候就想着既然注定要分手,何必要开始。而且初来到大学,感觉身心都得到空前的解放,我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和探知欲,报名参加了各种社团、组织,有时间还要去图书馆看各类的书籍,每天忙的不亦乐乎,哪有时间去谈恋爱。
大学毕业后,老妈就问我:“如果有人给你介绍相亲,你见不见?上学那会儿因你在上学,我都帮你推了。现在毕业了再有人介绍怎么弄?”我跟老妈说:“我想趁着年轻好好折腾两年,看看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女生一旦结婚,差不多一年内就得要孩子,然后怀孕、生子,孩子再养到1岁,算一下3年时间就没有了。之后有条件的能重新开始工作,没条件的一辈子也就围绕着孩子家庭转了。我不想过那样的生活,一辈子没有过尝试就定型的生活。”
于是,我开始了东奔西走,不断尝试,不断碰壁,不断前进的生活。颓废过,失落过,向现实挑战过,向生活妥协过。绕了一大圈,终于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时间也慢慢地流逝了。
期间,我也断断续续地相亲过几回。没有合适的吗?还真没有啥合适不合适的,相亲也就那么回事,权当认识一个朋友。相亲的对象都很正常,没有什么奇葩,大多是在外地工作趁着过年回家相亲的,过完年大家又各奔东西。相亲时聊一聊,加个微信,偶尔去看个电影,但是过完年又都回去工作了,只能微信、电话联系,联系着联系着就没音了。我不是太相信两地分隔的爱情,但是还没有到我为之妥协的地步,所以我的相亲是不成功的。
工作的不稳定,不能让我确定扎根的地方,同事介绍的对象,也只是去看了看而已。
不要问我,父母有逼婚没有?前两年逼婚还是挺厉害的,不过这两年倒是都支持我慢慢找,不急。我觉得这是我斗争反抗后,取得的战果。记得反抗最激烈的一次,是介绍的临村的一个男孩儿。因为也算是知根知底,一大家子人都觉得很合适,就我一个人不同意。你能想象那种场景吗?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叔叔婶婶、姑姑舅舅,甚至奶奶和姥姥(姥姥离我家比较近)都来炮轰我。我都咆哮了好不,最后直接吼回去:“是我结婚,还是你们结婚呀,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看我反抗激烈,父母无法就拒绝了。结果第二年还来,那个男孩儿的父母又托人来问。当时,我都差点儿没骂人,虽然我不会说脏话。为了继续坚定自己的意见,我只能默默又承受一番谴责、炮轰、好言相劝、恶语流言。
不管是好言相劝,还是恶语流言都是在说我太挑,眼光太高。我只是想找一个阳光善良,有上进心正能量的男孩,个子不要太低,有一方面擅长可以让我崇拜的,哪怕只是打游戏比我这个菜鸟厉害,不讨厌我所喜欢的动漫和小说,偶尔可以一起读读书,能喜欢动物更好。要求真的很简单,大部分的人都符合。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不挑,眼光也不高,那我又是如何成为剩女的?归根究底来说,就是一个字“宅”,二个字“太宅”,五个字“圈子小死宅”。
我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下班后,我会买些菜做一顿美味犒劳自己辛勤劳作的一天,然后找一部动漫或电影,一边吃饭,一边看。收拾洗漱后,看一会儿书或者写一会儿字就可以睡觉了。周末的时候,喜欢在家研究尝试一些复杂的菜肴,收拾屋子或是整理东西,也或者只是拿着一本书懒洋洋地看一下午。不是太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只想一个人背着包走在树荫下、绿草地、花园里,拍摄记录下自己发现的一个个小小新奇地事物。
总之,一个人太安静了,安静的都有些脱离社会了。
现在的我正在努力地改变,努力发挥双鱼座两极端的特点,不让自己那么安静。我会开始参加各种小活动,偶尔跟着社团去旅行,努力地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另外,保持自己的好奇心,不断尝试不同的事情。我学会了玩游戏,看他们在游戏中演绎谍战片、爱情片甚至无间道。我进入游戏微信群,听他们讲新奇的事物,这是我之前所不知道的世界,以至于看他们聊天的兴趣甚至都超过了玩游戏的兴趣。
不管方法对不对,我都在改变让自己更积极乐观地生活。
很喜欢“待我长发及腰……”这句话。
借用“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已长发及腰,幸福还会远吗?
——写于2018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