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应该恐惧死亡,他应该恐惧的是从未真正地活过——奥勒良
知道潇洒姐是在2013年初春,见到潇洒姐已是2018年仲夏。
从“知道”到“见到”时间跨度五年,但却一见如故,好像是老友分开多年后的一场重逢,熟悉、亲切、温暖。
世间的一切都是一种遇见。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我初遇潇洒,有了对生命更深的期待…
2013年,我36岁。张爱玲说,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在感慨时间比人民币还不经花的同时,我更有种强烈的被裹挟感,挣扎在时间的洪流中,努力并迷茫着。
努力的结果是,职场上,虽然在体制内,但自我效能感高的特性让我始终保有创业态,陷入僵局后能迅速破局,热情高涨,马不停蹄,一路向前。于是在专业之外开始负责更多管理工作,成了不知倦怠的永动机。
情感上,为了工作远离爱人,放下女人的柔弱,独自带着孩子坚强地生活在另一座城市,本想活成大哥眼中的女人,却一不小心活成了女人眼中的大哥。独立、坚韧是我辛苦之外收获的特质,它们也是我傍身行走世间的利器。
学业上,经历了三次硕士两次博士的考试,每一次都是一场孤独看书、背记、做题的拉锯战,悲壮惨烈、苦不堪言,最后终于以英语单科和总分均第一的成绩踏上了灭绝师太的读博征程。
状态上,丰盈变美不老是我持久的向往,于是读书、写文、健身、护肤分割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每天忙在其中。这样努力、向上、自律的我成为了周围很多人眼里那碗热腾腾的励志鸡汤。
然而只有我自己清楚这样“看起来努力”、“看起来不错”的我向前奔跑,并不是因为有个叫“梦想”的东西在前方召唤,而只是单纯想让自己忙起来显得有价值。
这样的我不知道为什么而忙?怎样忙得有意义?用什么方式忙更高效?
这样的我只是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部分,水面下更多的是间歇性浮躁、混乱、迷茫、懦弱。
最大的成就感来自工作,最大的挫败感也来自工作,短板的掣肘,心态的失衡成了我突破不了的职场屏障;
情感中缺乏沟通技巧,患得患失、心生抱怨,跌入了一个深深的黑洞;
博士读了两年,始终没有时间、静不下心来,凝练不出论文方向;
虽很自律,但还是抵不过严重的拖延症,健身护肤读书写文是在做,但缺乏计划性和持久性,没成为每天除吃饭睡觉之外必做的事。坚持不够,自然就别奢望看得见的效果。
这个阶段的我,大约有2年的时间陷入了“为什么知道那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的怀疑人生中。努力不够、方向不明、方法不对带来的焦虑感啮噬着我的内心。
每当夜深人静时,心中就有一个强烈声音在呼唤,呼唤能有一个导师出现在此时此刻我的生命中,一个能给予我战术层面“术”以及战略层面“道”的指导的导师,并且必须又美又能干。符合我心中所有选项的潇洒姐带着“趁早”精神出现了。
潇洒姐的出现是在我司空见惯、千篇一律的某一天,但事后证明这一不可预期的碰撞恰逢其时,意义重大。那天我无意间读到了一篇文章,文章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既然大家都是出来卖的,卖相一定要好看”。
这句话如一个开关,“啪”的一声打开了我体内释放多巴胺的通道,我为之欢呼雀跃,兴奋不已,看完全文,热血沸腾、热泪盈眶、酣畅淋漓。
正是这篇文章让我第一次知道了王潇这个名字;让我知道原来在另一个地方还有这样一个人,她和我有相似的年龄、相似的三观、相似的性格…但她比我更有生命的张力,活出了我想要的样子。
为某个有影响力的人热血沸腾并不是第一次,但通常热血之后很快会趋于冷却。实事也是如此,我从来不追星,即使在青春期也没有为哪个影星歌星球星着迷过,因为他们跟我没有相似性,也就没有借鉴性。对他们我不过是一阵子的欣赏,但潇洒姐的出现却让我有了一辈子的榜样。
榜样点燃了我向内探索的思考,赐予了我向外改变的力量。于是我开始追问,我与潇洒姐之间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属于同一类人,为什么同类人却活出了天壤之別的人生?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要活成她那个样子,究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究竟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这当中除了天赋、机遇这些不可控、不可复制的因素之外,我相信一定有可控的、可被复制的经验值得我去学习。我开始在网上搜集有关她的文章,开始狂购她的书,开始留意一切有关她的信息。
潇洒姐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家最显眼、最方便的地方,床头、书桌、沙发旁摆放着潇洒姐所有的书,触手可及。
趁早的公众号一定是置顶的,趁早APP里潇洒姐的音频课《十个一生》已被我反反复复、有事没事听了N遍。
潇洒姐西安站《绘制生命地图》线下课当天,从不翘班的我冒着被领导批的风险,果断选择了女神这边。
任何外界的阻力都强不过我内心强大的驱力,这种驱力就是像潇洒姐那样活出闪闪发光的人生,就是像潇洒姐那样从平庸常人里跳脱出来,拥有更多的令人起立鼓掌欢呼的时刻。
之前我所有的疑问在潇洒姐的书、文章、课程中都一一为我揭晓了答案:
如何驰骋职场,在短兵相接中锻造出屠龙宝刀;
如何科学管理时间,在创业之余仍有时间陪伴家人、大量阅读输入、高产写作输出;
如何二十年如一日地与工作、应酬、惰性争夺时间雕刻完美肉身。
当潇洒姐笃定真诚地把答案呈现在我面前时,我一下子知道了,虽然这些年自己的很多做法与她在形式上相似,但在内核上差别巨大。
对于我以及大多数人来说,“知道”与“做到”之间,只有先后关系,没有因果关系。生活中知道却做不到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潇洒姐却把所有的想法转化为做法时,践行得更彻底、更专注、更科学、更高级。所以成就了今天的她,也为今天的我提供了众多活法中最有魅力、最适合我的一种。我的一切努力,只为十年后活成她今天的样子。
可以说,潇洒姐给我了一个具象,一个我心中持久向往,使命般存在却又描述不清的具象。这个具象就是“趁早”精神的外化,引领着我从无知向有知出发,从低处向高处前行。潇洒姐的具象和“趁早”精神的抽象,化作土壤,养分、阳光、水和我的思想发生光合作用,我的认知发生了如我所愿的跃升。
认知上的触动最先发生,在上认知获得的体验越强烈、越鲜活、越具体、越清晰可见,做到的可能性就越大。潇洒让我看到、读到、听到的正是这样的体验,感官通道的这些体验被神经收集传送给大脑,让我的内在意识不断升维,有了更高级的心智模式。
“趁早”精神被植入了我的心智模式,于是作为它的忠实践行者,在把它变成我的一部分的过程中,我以文字的形式输出了属于我的“趁早”精神,这个输出过程是我的心流过程、治愈过程更是自我强大的过程。
看了《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写下《死后,愿我的墓碑上能刻上这样一句话》;看了《让我们相逢在更高处》写下《自虐是一种高逼格的自律》;听了《十个一生》写下《为什么她们能过好这一生,而你我却只能过完这一生》;见到大姐本尊,尤其是沉浸在四个小时《绘制你的命运地图》后,写下了这篇《一切努力,只为十年后活成她今天的样子》。
在输出这些蕴含着“趁早”精神的文字后,我更加自觉、自发、自愿地在生活的修炼场上用积极行动证明“趁早”精神,“趁早”精神与我的价值观,在每一天的实践中高度契合。
当我越来越体悟“趁早”精神的精髓后,我时常会想如果我再早二十年认识潇洒姐,接触“趁早”精神,也许我会少走很多弯路,那将是何等的庆幸。
然而就潇洒姐而言,二十年前她自己也在孤独地走着弯路,甚至走着夜路,正是不同寻常的路走得多了,才积累出了这些宝贵经验。
也正是因为我体验了这二十年间的困惑、迷茫、无助,才会萌生重新定义人生的强烈念头,才会上下求索解决人生问题的道和术,才会发出与“趁早”精神同频的三观,寻找到潇洒姐。频率相似的人即使翻山越岭,时隔多年,也终会相聚。遇见潇洒姐,遇见“趁早”,一切刚刚好,一切都不晚。
我是Dr.彭。
最喜欢你们一言不合就关注的样子。
听说点赞此文的,都进了福布斯排行榜。
我们一起成长。
END.
原创版权,转载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