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管哪种算法,总会带来选择难题。
回答这些问题只能是全社会的责任。在《悲剧性选择》中,卡拉布雷斯说, 社会分配悲剧有四个策略:市场、政府、摇号、惯例,但没有哪个能长期维持分配的稳定性。
1. 市场化分配是分散决策,价高者得。
但是这种机制,不可避免地将已有的财富不平等,延展到当下分配的不平等,并且注定将人们认为不可定价的东西,比如生命,也贴上价签。
没有一个社会能允许用市场化分配一切。
2. 政治分配的好处是较能反映民意,如果政治力量的对比产生自选票的话;但这也使得混乱成为现代社会常态:
如果政府直接出面分配悲剧,那就成为社会价值观冲突的替罪羊;民意如潮汐,总在分配谁去承受悲剧的政府,无法长期稳定地获得民意支持。
3. 抽签把一切交给运气,看上去是绝对平等,但抹杀了被社会珍视的另外一些平等观:为什么不先救孩子?为什么不把机会让给那些有巨大贡献的人?
而且,抽签撕下了面纱,让悲剧无法避免赤祼祼地摆到社会面前。社会其实不能承受这种真相。
所以,社会也用惯例、习俗、文化来掩盖对悲剧的分配,比如印度留存至今的种姓制度。可是,这种表面上无分配的分配有其代价:社会假装习以为常,披上虚伪面纱。
总而言之,没有一个单一的办法能够长期地解决问题,抽签、习俗、政府、市场。社会要保有道德自信,就得将悲剧的分配伪装起来。卡拉布雷西认为, 单一策略的效果往往不如混合策略,就是既不是全靠市场也不能全靠政府,或者是抽签或惯例,而是多种分配方式的杂揉。
即便如此,稀缺永恒,每个社会都在做六个杯子五个盖的腾挪,能玩就玩下去,玩不下去了,社会就只好重置游戏。
也就是说, 社会的道德算法必然会周期性切换:因为无法在冲突的价值观中作出取舍,所以社会都保有它们,一个都不能少,但在时间上分开。
某个时段某个价值观占上风,直到它承载的负能量过多,终被另一个价值观所取代。风水轮流转。这是社会道德算法的跨时多元化策略,为相互冲突但都被珍视的基本价值观留下火种,并缓解冲击。
回到自动汽车的话题,自动汽车时代注定很快到来,哪怕不会有一个公认“正确”的道德算法。未来自动汽车里植入的算法是厂商自决、市场选择还是政府规定,都有可能。
惟一确定的就是不管用哪个算法,都必然将制造属于它特有的那一类悲剧,等到这些悲剧沉重到社会必须切换另一种悲剧来承受时,齿轮转动,算法重置,悲剧的分配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