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好的状态是,脸上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三五岁、心理比实际年龄成熟三五岁,生活的便利是应该让我们心安。
爱坐火车卧铺,
到了晚夜,灯也暗了,一切都安静了下来。
最爱躺在最上层的卧铺上,
在列车碾压在轨道上发出的有节奏的“轰隆”的声响中,
静静地入睡。
我能感到周围一片安静,有前所未有的安心。
真希望这火车能一直开下去,没有尽头。
这样就不用去思考明天该往哪里去了。
因为心无所寄,所以心安。
近来三个月,来到传说中中国最美的大学,厦门大学就读。
近来三个月,反思身边的种种,不用排队的充卡器材,不用到现场的网络运行,不用像北方拎着篮子跑到大澡堂,头发带上冰条地跑回来……
一切那么尽可能地给人提供便利。
饮用水调温,免费米饭,图书自助借还,网络管理……
给了更多的时间让人不用为繁复的外在生活操劳,
给了更多的时间去追寻自身的思考。
也许,生活的便利就是给人这样的安然。
安然的生活,更容易深层次地思考哲学上的道理。
还记得,无数的人在上大学的时候,都在咨询选什么专业,于是很多这样的语录
选经济,经济不怕找工作没着落啊!
选哲学干什么,没得单位要!
选社会工作干嘛的,出来去街委会当大妈吗?
让人思考,一个社会的进步,往往是外在的物质条件发达的背景下产生的思考家的数量和质量,不过,当今互联网第四媒介的发展,却没有产生能像古希腊或者古代中国层出不穷的哲学家,这也不得不说是便利的一方面带来的弊端。
现在信息传播的成本较低,大众话语权利赋予的普遍化,导致信息来不及沉淀提纯成为思想,也导致大众泛娱乐化的情况出现,于是,反智主义盛行,有思想不是高优先特质,反而低俗化成为网络流行。
当代文明的困境在于我们对我们自己的造物即社会化积淀的理解和整理和对借助新工具产生的新的认知能力的接受能力及其潜能的发挥受限于我们个体的生理及心理,甚至达到了极限,没有人能一个人理解从古至今所有的思想和理论,没有人能一个人设计出从古至今创造出的所有的技艺和造物,于是这个物种文明选择了极端的横向发展,用高度分化的量逐渐积累从动物到超人的质变条件。这些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看到了大量的具体科学涌现和这些具体科学从业人员已经是工业化流水线培养的工具化和模式化。
以至于连哲学都被撕裂而成为了一个专业,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反大家反伟人的,因为这个过程的目的就是把一个大家分化为大家,从量上维持整体的水平,直到突变的时机到来。
曾经看过美国大学学生的毕业讲话,最后的话语是——
趁年轻,多去尝试一切可能,管别人说什么。说哲学无用?fuck u!
当人们不再为了外在的物质生活而去奔波操劳的时候,思想的光芒更有可能在社会上涤荡,也才有了更多的信仰和道德的坚守。
所以我们在对待网络的时候,更加应该保持现代人所有的清醒头脑,而不是一味地形成“鲶鱼效应”,现代科技的发展,不应该成为控制人的工具,而是帮助个人成为社会上独有的有思想的个体。
因为吃饭的时候思考吃饭的意义,因为时光流逝的时候思考时光的意义,忍不住要写下来。
文/婕雯,书写咪蒙的文字,还是忍不住书写哲思性的文字。
愿你我被温暖的文字和内心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