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
1、 自由总是伴着限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自由,自由和限制总是并存的。自由总是跟限制相关的,自由总是与别人相关的,在蒙特梭利环境中,如果一个孩子正在使用这份教具,另一个孩子就不能把别人的教具拿走。
2、自由总是跟责任相关:因为我们在做出某种选择、某种原因都意味着我们愿意承担我们做出选择和责任,我们要有义务承担自己的选择,假如你成为一位蒙台梭利老师,你就有责任,为孩子准备一个完备的环境。你有自由选择是否要做蒙特梭利的老师,一旦选择了,那么你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随意:
1、随意则与自由相反。当我们说一个人很随意时,就是说这个人所做的决定是不带任何理由的,是在冲动的情况下所做出的行为,他不会经过思考突然的去做某些事情。对于随意来说,限制在其中是没有被呈现出来的,也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在环境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孩子想要某个教具,他就把用那个教具的孩子推开。这是一种随意的行为,他并没有尊重别人,这是一种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所做出的冲动的行动。
2、随意与责任也是不相关的,随意是我现在做什么都可以,我也不会去在乎我做的是什么,所以后果对于我来说是无所谓的。就像有的孩子他想去环境中拿别人的教具,就推开其他孩子把教具拿走,甚至那个孩子在哭时,他也没有任何的反应。当孩子做出随意的行为时,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有些成人的随意,会毁坏很多人的生活,给人带来不好的影响。他们当然有自由,但他们不能去破坏别人的自由。
3、随意与自由相悖,随意是指冲动所带来的行为,它也不会带来责任感,正因为上述这些特点,随意带来的是自我解构(在这个人身体内部发生了大量去破坏很多东西已经形成的活动)。
自我建构是在我们的内部有一个组织的工作,我们将会以此为基础去获得发展。而自我解构则是我没有办法获得让自己不断发展的基础。
我们首先要去理解自由包含哪些要素
一、选择: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有自由,希望他们在环境中可以得到自由,首先我们要理解自由中包含哪些要素:自由就意味着你有做选择的机会,自由会受到做选择能力的影响,做选择的能力是让我获得自由的重要部分。
为了做选择我们还要知道,我们只能对知道的东西做出选择,我们不能去选择那些我们并不了解的东西;所以自由会受到知识的限制,我们知道的越多自由就会越多,因为我能够做选择,我就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为了知道某些东西,我们就应该有兴趣,如果没有兴趣我们就不能去获得与之相关的知识,我们知道这种兴趣对孩子来说就是指敏感期。自由是建立在选择的机会之上,自由就意味着可以做出选择,我的选择越多获得自由的机会也会越多,这是因为在我的生命中选择的机会越多。
二、兴趣:
兴趣就是推动我去找寻与之相关知识的能力,孩子就是通过敏感期来对环境中的各个方面产生强烈的兴趣,这是在兴趣的推动下孩子想去获得相关的知识,他也获得了自由获得了选择的机会。正是在吸收性心智的帮助下,孩子通过敏感期在内心播种下了各种知识的种子,它会随着孩子不断成长,他所有播下的种子就会发展成为兴趣的种子。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我们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获得尽可能多的兴趣的种子。我们的整个人生都伴随着自我发展的过程,在兴趣的推动下去我们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在兴趣的推动下我们会去做出选择并获得更多的自由。自由不是一个终点,是一个伴随我们整个人生的过程,孩子在6岁以前播下的种子,会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中开花结果,所以自由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直到我们死去而止。在这个时刻,对于6岁以下孩子特别3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他们会将周围的环境“肉身化”使之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这些在6岁下前所播下的种子将会伴随着他们的一生,直到他们死去。
这并不是说人将来不能产生其它兴趣,而是说产生其它兴趣会相对要难一些,如果我们在吸收性心智的帮助下,为什么不能最大限度的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呢?
(如果去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社会中很多人,他们并没有把孩子当人去欣赏,我们并没有欣赏孩子走路的过程说话的过程,我们不会去看这个结果发生的过程,只是看到了结果而已),为了帮助孩子获得充分的发展,我们要去学习欣赏和享受过程,因为过程将会影响到结果;它是一个通向自由道路上不断持续发生的过程,我们要意识到这个过程是在生命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环境中要提供给孩子做选择的机会,因为我们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发展出做选择的能力。
三、意志:
对孩子来说要使用兴趣去获得知识从而做出选择,意志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意志是一种推动力。兴趣推动孩子获得知识,在知识中要运用意志做出选择,选择是一种动作。所以动作、意志和智能的整合,是我们生命中最核心的部分。整合是先发生在生理层面的,之后才会发展到心理层面。做决定应该是建立在推理的基础上,它应该是有某种原因的。孩子要获得推理性心智(逻辑性心智)是需要花费一段时间的,但是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他们具有吸收性心智,这个时候孩子就已经获得了开始练习推理性心智的机会。3岁以下的孩子被蒙台梭利称为精神胚胎形成期,3-6岁这种精神胚胎会进一步成熟,到孩子6岁时就能更好的发展出推理性心智的思维。孩子对于如何学习的是没有意识的,但对于他学到了什么是有意识的。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只是对于他们获取了什么有意识,这个阶段是为孩子之后使用逻辑性心智所做的间接准备。如果我们了解这个过程,我们就应该知道这个过程应该开始发挥一个作用,从而使我们了解准备一个完备的环境对于孩子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四、限制:
当我们提到环境时,就是为孩子提供带有限制的选择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开始使用和实践三者的整合,同样也可以去使用和实践:获得更多的知识、利用意志做出选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个环境还要能够让孩子成功的体验到他所做出选择的成功的后果。(示范:可以让孩子去做选择,他知道要做什么也能去做,所以孩子可以成功实践他所做出的选择)。对于每个不同的孩子来说,成功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每个孩子的能力,(孩子的能力体现的要素:身体的能力、身体做出各种动作的可能性、之前在环境中所获得的经验)。这就是为什么观察如此重要,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各体。我们不可能建立起通用的规则,去衡量每一个孩子。我们应该提供给孩子这样一个机会:根据他自己的发展程度,他能够成功的做到。
孩子做选择的能力以及孩子根据自己的发展状况能够成功实现这些决策的能力将会给孩子这样的信息: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通过这个过程孩子的兴趣以及他所获得的关于世界的能力,也能够获得增长。所以自由是不断螺旋上升发展的过程,它能够让我们获得兴趣、知识、以及作为一个“人”有更好的发展的可能性。我们要准备完备的环境,这个环境要让孩子有兴趣,孩子要在环境中获得相关知识从而获得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孩子还要获得使用和实践他意志的机会。
对于家长、教育者、祖父母以及在孩子周围的成人来说,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获得不断的发展,从而发展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如果我们不能够去理解这是一个过程的话,那么自由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如果我们不能清楚的了解自由是一个过程以及它所涉及的要素,我们就不能帮助孩子的发展。作为教育者、家长以及孩子周围的成人,我们帮助孩子发展自由的起点:帮助孩子理解并与孩子分享知识,从而使孩子获得这些知识,特别是对6岁以下的孩子在环境中所获得的经验相关。因为,6岁以下的孩子获得的知识是受敏感期的推动;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准备这样一个环境:让在环境中的每一个孩子特殊敏感期的需要得到满足。孩子在环境中所具有的兴趣能推动孩子在环境中做一些活动,而这一些活动又能帮助孩子产生更多的兴趣,使孩子获得理解。知识能够帮助智力的发展,兴趣也能够帮助智力的发展。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兴趣是与敏感期相关的。为了让孩子将兴趣转化为知识,他需要在环境中工作,工作是一种人类倾向,这种人类倾向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为了让兴趣转化为知识,从而对人类产生影响,我们就要去工作;为了能够工作首先要有专注力,还要能够去重复。将兴趣转化为知识孩子需要去工作、并且也要有专注力、还要能够去重复,为了让孩子获得永久性的知识,他需要付出最大的努力。如果我们想要孩子获得与某些事情相关的永久性知识,那么工作、专注力、重复以及让孩子付出最大努力的过程是要发生的;只有让孩子体验到成功,他的兴趣才会越来越大。
自由是一个自我构建的过程,它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个可能性的能量,我们所有的发展都是建立在这种能量的基础上的。事实上,这种能量就像是滋养我们的贺尔美,贺尔美不断的向前发展,从而推动我们产生更多的兴趣,一直达到自由。这就像是一个圆圈互相促进的过程,这个促进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孩子需要有一种让他产生能量的过程。要经历自我构建的过程就必须要有能量的产生,通过经历整个过程,能量就得以增加,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因素会去滋养另一个因素。贺尔美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它会推动孩子与环境产生互动,通过互动孩子的兴趣得以发展,通过兴趣发展孩子获得知识,因为孩子的知识他会去做选择,因为做选择他的自由也就得到了发展;通过这一系列的运动,孩子就发生了正面积极的创造过程。在物理学中我们知道能量只能转换不能消失,在整个上升的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又会回到最初滋养贺尔美,因为能量可以滋养能量。只有在自我构建的过程中才可以发生不断滋养贺尔美的过程。
随意是不经过推理、没有原因、不具备责任感的,它会导致自我解构。如果能量没有被用于进行自我建构,那么它就会被用于做其他的事情,因为能量是不会消失的,所以能量会被用于内在器官的自我解构。在整个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要么用于建构要么用于解构,它不可能处于中间的位置;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孩子进入到随意的状态,因为他们贺尔美的能量会减少,他们会开始失去那些健康的兴趣,这时候兴趣会转化成为好奇,好奇并不是兴趣它是对兴趣的一种偏离。兴趣在内部会产生与外界一种强烈的联系,而好奇则会产生一些表面的行为,兴趣与尊重相关,而好奇则会缺乏尊重。兴趣会非常小心翼翼,并表现出尊重;但当你对某个东西好奇时,这属于非常表面的一种现象,而你也不会太尊重它,甚至把它弄坏了。(有人给孩子展示一个玩具,一开始孩子对此很好奇,但当孩子自己去接触这件玩具时,会感觉不能参与或互动,就会去将玩具抓在手中敲打,这就是对玩具的不尊重)。当孩子带有偏离的状态他也不可能获得这些知识,在这种状态下也不可能是带有意志的,这是一种冲动的行为。因为意志是控制自己的能力,我们需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去做出相应的行为;当这个孩子是出于好奇做出的行动,事实上这个孩子不是在控制自我的前提下所做出行动的,他是突然的做出来;在这种状态下孩子没有获得知识,他也没有用到自己的意志,他不能用和谐的方式去移动自己的身体,动作是混乱无序;这些动作不仅是孩子生理层面表现出来的动作,还包括孩子在心理层面所做出的动作。因为这个过程,所以孩子是不自由的,他并不是自己控制了外部的环境,相反他是受到外部环境所控制的。这个由随意所带来的发展过程也会产生一个螺旋状的发展过程,但这个发展过程是向下发展的,之前所有建立起来的发展状况会逐渐的受到摧毁。孩子的兴趣越多就能体验到更多的自由,所获得的关于环境、自己以及他人的知识越多,可供自己选择的选项也会越多,从而获得自由的机会也会越多。我们是孩子能量的守护者,我们有责任在孩子进行自我构建的过程中保护好孩子的能量。
五、知识:
为了让孩子去理解并了解更多的知识,孩子与环境之间应该有一个链接点;如果我们只是让孩子一个人呆在环境中,没有任何人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也没有人将环境中的一切介绍给孩子,那么孩子所获得的知识会非常有限。所以,只是准备一个非常美,并且能够提供给孩子各种感官经验的环境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为孩子与环境之间找一个链接;只有通过某一种中介,孩子才能理解他所处的环境,从而做出他应该做的选择。所以,成人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成人就是孩子与环境之间的中介。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发展出这些能力和理解力,从而去做选择。通过示范可以让我们理解如何在生理层面让孩子和环境产生链接,但是这个链接不能仅仅只是生理层面的,它还要延伸到人是什么含义上,这就是蒙台梭说成人的精神层面准备是至关重要的;它与宗教没有任何关系,而是说这个层面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这个层面比我们看到的生理层面要深刻的多,它让我们成为“人”,成为我们自己。如果孩子需要一种能够让他更好理解环境的连接,这种连接就是指成人,我们可以把成人说成是一个桥梁,他能让孩子与环境连接起来,从而让孩子理解环境,这个环境也不仅仅是指生理上的。
六、自律:
这是孩子需要的一些东西,它与自由也是相关的,它与做选择也是相关的。我们有兴趣,我们要获得知识,要对东西发展出理解;为了经历这个过程,我们要能去不断重复地在专注的状态下进行工作,为了能做到这些,意志是涉入到其中的并能表现出来的。正是通过这个过程,自律就发展出来了并且处于在持续发展的状态。当孩子可以自由跟随他的兴趣(或内在指引)的时候,兴趣将会得到发展,他将会愿意付出最大的努力去重复并专注的去工作,为了能做到这些,孩子需要能控制好自己,这要求有一个内在的控制能力。
意志: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通过我们知道的一种行动控制自己的能力。
自律:控制自己的能力,即使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自律会滋养意志,使意志得以发展;你的意志越强,自律就会越强,它们是融合在一起的。意志更多的是在你做决策时所涉及到的一种状态,而自律则是要控制自己,自律是建立在环境的规则基础之上的。就像孩子外在的秩序是建立在内在秩序的基础上是一样的。外在的环境只是自律的一个开始,就像外在秩序只是内在秩序的一个开始一样,我们外在的规定变成内在的自律,一旦变成内在的秩序,就变成内部个人的。虽然外部还有一些规定,但是你自己内在也有一些规定。这与环境的规定与限制有关,与你自己内在的限制也有关。
如果没有限制,所有的一切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我们不可能同时做很多种工作,应该有一个限定,为了能专注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某些方面,为了能够付出最大的努力,我们要把自己限定在某一个方面。为了能够自由,限制也应该是同时存在,没有限制的自由;当自由出现时,限制总是呈现在其中的,如果我们希望孩子经历整个过程从而发展出自由,我们就应该让他们体验到限制。
他也应该去经历获得自律的过程,他可以通过环境中的限制去创造自己,环境中的限制能够帮助孩子构建出内在的规则,为了让这一切得以发生,环境中的限制要有一致性,一致性在发展自律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孩子需要知道环境中的规则,因为通过环境中的规则孩子能构建出内在的规则从而发展出他的自律。这些能让孩子去做出决定并跟随自己的决定,发展出他的意志。这些也能够帮助孩子发展成为他注定要成为的那个人。自律就是那个让我们成为我们自己的要素,自律能够帮助我们跟随我们内在的指引,它能够让我们跟随我们个人的发展模式;因为它能够给我们内在设置一定的限制,让我们沿着某种(自己的发展道路)发展道路向前发展。自律能够让我们的能量集中在某一个方面,不分散开;这样就能帮助我们去成为我们注定要成为的那个人。自律应该是构建发展出来的,我们是通过在环境中的经验来发展出自律的,自律让我们可以不断沿着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自律让我们成为我们自己!
如果在环境中没有清晰的限制,孩子是在随意的状态下做出的行为,那就没有规则,也就没有一致性,孩子也就没有机会去体会他所做出事情的自然后果,自律就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希望孩子使他们的潜力获得充分发展,我们就要在环境中限定带有限制的自由,自律是环境中的限制和规定这两者缺一不可,我们可以让孩子在环境中自由的工作,但是要建立起限制。比如:每次使用教具的规则、尊重别人等。
只有在环境中有一定的限制,孩子才能付出最大的努力,他才能去重复、专注,从而让所有的人类倾向发挥作用。如果我们在环境中没有设置清晰的规则,那么所有的一切都不会发生,从而也不可能发展出自律;所以,自律与工作、专注以及环境中的秩序是相关的。
如何帮助孩子获得充分的发展?如何帮助孩子发展成为他注定要成为的那个人?
首先,我们应该让孩子在环境中可以实践他的自由,但我们要记住:没有限制就不存在自由。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发展出自律,我们要准备一个让孩子可以在里面工作、专注、可以建立起秩序(限制)的环境。为了让孩子能够理解他正处于发展出自由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让他去承担自己选择的自然后果的机会;如果我们不能让孩子为他自己的选择承担自然后果,事实上我们就是在孩子通往自由的路上设置了障碍。我们要记住:我们是守护孩子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的守护者,是孩子自我构建能力的守护者;在孩子自我构建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去做什么,但我们可以帮助他,我们可以去成为他这种能量的守护者,让他的这种能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去发展。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把我们没有的给别人,为了能帮助孩子让他去经历他获得自由的过程,成人也要愿意有让自己经历同样过程的意愿,我们要有去经历自我观察的意愿,从而找到我们站在哪里,也应该承担起一种责任,让我们回归到我们注定要成为的那个人的发展道路上,没有自律我们就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当我们谈到孩子的能量时,我们也谈到要守护这个能量让它以一种积极的方式被利用,蒙台梭利谈到我们保证能量正常运转过程中,有三个主要原则(三个干涉的原则):
表现认同、提供帮助、提供指导、不能纠正孩子,这四种都属于干预孩子。
1、如果行为被后的动机是好的,我们不应该去干涉,我们不需要用使用语言来表示认同(假如孩子做到了,我们会说:“好棒好棒”,因为这也是一种干涉。
也不要通过试图提供援助以及帮助的方式去干涉孩子,也不要通过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也不要试图去纠正孩子去干涉孩子。
当我们去给孩子表示认同时,我们事实上也是一种干预,这是在违背孩子的构建过程,当我们去帮助不需要帮助的孩子时,也是一种干预。这就是蒙台梭利说孩子说过:“请帮助我以使我能够自己去做。”我们不要试图给孩子某种方式的指导去干预孩子,因为孩子已经在尽最大的努力,也不要去纠正孩子。
2、当孩子做不礼貌的行为时,成人要去干预。当孩子的行为是不礼貌或处
于无序的,这个行为背后的动机是消极的状态,我们要去干预。
3、当出现混乱或无序的状态时,成人不应该去干预;成人不应该等到出现
无序状态时去干预,应该预防无序状态的出现,我们应该在出现混乱状态前进行干预。如果环境中出现任何混乱无序的状态时,说明我们没有及时予以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