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2 周四
*孩子在写课外班作业,见我从他房间经过到阳台,他抬头看向我,又指指书桌上摊开的书本,“妈,你看我做了这么多了,没磨蹭吧?不可能开小差干别的吧?”
我表面上点着头嗯嗯着,其实内心里,觉得孩子这样主动表功的行为,就是心虚的在欲盖弥彰。我心里有着计较,我心说,“你多半天才写了多少?算算时间,你干些啥开没开小差,你以为我心里没数?!”
是,我不相信孩子。我发觉,我的“信”的能力,尤其对孩子,怎么那么的缺乏和薄弱呢?!我怎么那么爱盯着他的不足,他做不到,没做好的地方,那么的爱指责否定他呢?!
*就此,我向老师请教。
我说,我明明看见孩子这点那点做的不好不对了,我明明知道他写作业上网课时就是管不住自己,偷偷上网看小说了,我明明…你说,让我怎么装着没看见不知道,还要去鼓励他欣赏他肯定他,还要去相信他“也是想好,也想做好,以后会做的越来越好”?
我哀嚎,臣妾做不到啊!
老师回我一个抱抱,又接着给了我一个“白眼”。
她说,我看到的是:你也想做好,也想做到“真诚的欣赏肯定鼓励孩子”,做到“真诚的相信孩子”,你只是目前暂时没有做到而已。
而我的选择是,我选择相信,相信你能一次次的慢慢的做好,相信你会有螺旋反复上升的过程,相信你可以做的越来越好。
相信,其实并不是你能不能,有没有的问题,而是你的一个选择。
你选择相信,还是,你选择不敢相信,不愿相信?
我……
老师见我沉默了一会儿,还没有捋过来,就又说,
你不敢相信不愿相信的背后,是因为你有“怕”,你想“要”。
你怕孩子目前做不好,以后就越来越不好;
你想要孩子达成你心目中的那个标准,那个样子。你不想要他现在这样。
所以,你忍不住要去指责,要去否定,其实你是想让他听你的,想控制他,想纠正他。
看来,症结又是回到了我的“怕和要”上。
就如老师给我说的,孩子的行为,导致的后果,往往是我比他还紧张,还在意,好像是我在承担承受似的。
就像他偷偷看小说这件事,我总是急吼吼的去关注,去斥责,去说教,去纠正,去阻止。孩子并未体验完全看小说这件事及真正承担其带来的后果。
我着急的打断老师的话,“这疫情在家上网课期间,他看小说,学习态度,动力,和成绩,都受到了影响,下降了不少哦。他还未体验完全,还没吸取教训么?难道我就该不管不说,让他继续这样,成绩继续下降?!”
老师一句反问,“你管了说了,效果好么?!”
我张张口,没词了。
“是呀,你冲在前面,一个劲儿阻止,控制,训斥,给孩子说,这不好这不对,这不能做。你不停的打断他,打压他这个行为。可你也知道,有个悖论,越控制越反抗,越排斥越持久,家长越不让做什么,对孩子来说,越是诱惑。”
“你把这件事(看小说)做与不做的选择权给夺走了,你把这件事的后果给预设了(当然你预设的是不好的后果),你企图控制这个人这件事,你做出的选择是,相信他做不好,相信他管不住自己。你看看,这不就是按你相信的来么?”
“要我说,你试着减少一点“怕”,(就是影响学习,成绩下降了,又咋样?真正让他自己承受后果,你别慌乱在前,比他还在意在乎)选择相信他会调整自己的节奏,平衡自己的需求(学习和看小说)。
你忍不住指责控制的时候,就不断提醒自己,这是他的事,我选择相信他能调整平衡好。
你试试看,坚持一段时间。要知道,我们相信什么,就会看见什么哦。”
*好吧,好吧,老师这么中肯的建议,我还是试试吧。
别给自己贴个“我没有信的能力”的标签。(我信的能力很强大哦,只不过,我选择信的是,他不好,他做不好而已。)
提醒自己,相信,是个选择。
试着让自己减少一点“怕”,选择相信自己真正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