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论调。现在随着自媒体,知识付费的兴起,文科生们的机会来了!说实话,其实自己挺佩服文科学得好的人,特别是写作,于我而言,写作似乎已经离自己很远了,最近加了某个写作群,想触发下自己写作的欲望,群主发了10课教程,从如何起标题,到如何写出好文章等由浅入深地介绍写作方法,奈何自己看了两篇课程,就没兴趣继续看了。依稀记得,高中老师说过,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写出好文章,如果是真情实感,如果是真的有想法要表达。也就是说,好文章要先有好内容,其次是技巧。
哪什么情况下自己会有灵感,能想出好的内容进行创作?有人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创作也是如此吧。从自己的成长经历看,印象深刻的,貌似有两次自己想创作的想法。
一次是,小学时,哥哥捡到邻居小孩的钱,然后还给人家,当时自己还是5年级的样子,然后就想记录下这件事,表扬自己的哥哥。那时的想法很真实,我好想也确实,把这件事当做作文写了,至于这篇作文写得好不好,我有点记不得,不过后面好像有被老师选中去参加作文比赛。
另一次是,初二时,有写过一篇“我的老师”作文,当时老师给的评语是:“写得不错,还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并被老师选入写得好的作文哪一批。当时,写哪篇作文的时候,我好像并不知道什么"欲扬先抑"的技巧,因为事实就是那样:最初和老师互看不顺眼,后面她特别关注我,我的成绩也因此越来越好,文中最后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以及她对我的影响。
这两次后,很可惜后面没有这种最真实的写作灵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磨灭了,之后的作文貌似大多数都是按照写作技巧应付着。还记得,高中的时候,自己比较不喜欢语文考试,因为要写作文,而且是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而那时,学习貌似已经带了功利心,要考个好分数。以至于现在还记得,在某次不那么重要的语文考试的中,做阅读理解看到一篇好文章,忍不住多看几遍,然而考试时间有限,于是当时陷入矛盾之中,最后妥协,认为考试比较重要,放弃了发觉学习的真正乐趣。
现在想慢慢捡起,想开始多写点什么,可能是太闲o(╯□╰)o,不管技术方面的还是生活方面的,多写点什么,运营起来吧,做了总比没做好,比起自己无所事事,东想西想却没所行动要好。
因为不想让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得到的只是老,很怕自己会处于这个状态
年纪轻轻,却总是怨天尤人,唉声叹气;为现状焦虑,却没有勇气和毅力去改变自己;做任何事都是三分钟热度,坚持最多的事情是坚持不下去;整天抱着手机,微博刷到不能再刷,朋友圈的消息看了一遍又一遍;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周末只想宅在家里吃垃圾食品看无聊电视......
前几天,公司给安排了一个时间管理的培训,其中宣传者说她税后年薪500万成功吸引到我们,提倡了写作,然后是打鸡血,对这样的洗脑已经有所免疫,别人的成功只是别人的,和你没关系,不过还是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不能因为毒鸡汤就什么都不做,不去改变了。不管写得好还是不好,有内容输出就是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