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才能成为班上共同信仰铭记的?是一次活动,是一次表扬,是一次挫折,这些或者当时对学生会有触动,针对的只是少数人。而我需要的这种东西能够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力量,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早在很久以前,我常常感慨为什么中国文人会如此有气节,能够以死明志。因为我们文化里推崇的是“士可杀不可辱,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文化深深影响着一又一代的志士仁人。
一个月左右,对班级有了大概的了解,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班级人数61人,来自村小的学生有一半,其余来自本校。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不太关心,班级问题生比较多,在以前班上“呼风唤雨”,学生的习惯养成比较差。而且学生已经六年级了,如果不能迅速融入新的集体,在班级找到归属感,这一年会过的很迷茫。我在心里也萌发了建设班级文化的想法。利用几句话,我直接挑明了话题,学生显得很新奇。
开展建设活动之前,我先对自己和学生进行了定位。参与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我只需要引导,要尽可能发动全体参与进来,通过举手表决。自己千万不能独裁或者去暗示学生,让学生觉得都是老师的想法。如果这样,班级文化会失去应该有的效力。经过一个月师生一起努力,班级文化已经基本形成了,班级文化主要包括了班歌,班训,关键词,班风,班歌,班诗,班花,班徽。为了展示班级风貌,增加同学们对班级文化的认可,临时决定进行班级展示仪式。
利用两节课时候,我们排练了班诗和班歌。唱班歌时学生比较拘束,气氛很差,于是把几个比较活跃的学生叫到讲台上领唱,拿水壶当话筒,拿羽毛球排当吉他,活像一支乐队。我们还给班诗配上了音乐,加上了手势动作,并且统一了着装。下午邀请了部分家长和校长出席活动,会场上将所有的班级文化展示后,全体同学齐唱班歌,齐诵班诗。平时稚嫩地脸庞上多了一份自信与阳光。从诗中,歌中,他们慢慢感觉到了班级文化给自己带来的力量,在心里也慢慢接受班级文化。在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不断地去解读班级文化,同学发生了矛盾,班风告诉我们品学兼有,团结活泼;班上有同学遇到事情总想打退堂鼓,或者依赖他人,班训告诉我们: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当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大家很沮丧,我们就齐诵班诗;当元旦活动临近结束,需要歌声去表达我们自己,班歌成为最好的形式;一个学期快结束了,带上班徽一起合影,我们每个人虽然不同,但是有一种流淌在班级每个人心中。当班级文化逐渐内化在每位学生心中的时候,很多规矩惩罚已经没有多大必要了。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浸染式的行为更具影响力。第一年上班的时候,我把所有班级规矩规定了,整整有几十张纸,开始的时候还不错,但是只要逃离了班主任的视线,学生很难自觉。文化一旦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学生的行为是遵从内心文化的,不需要太多外在的束缚,就算某一天他们毕业了,文化依然对他们以后生活产生效力。班主任工作很繁琐,如果没有基本的主线,势必焦头烂额,发生一件事处理一件事,会使工作很被动。如果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做一些前瞻性的设计会使工作更加轻松,又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以班级文化作为德育工作开展的主线,就不用眉毛胡子一把抓,也能提高学生自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