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一.以淘宝、京东和天猫为代表的传统电商企业的商业模式之痛
二.总成本领先的好处及案例
三.商品的流通路径----从工厂到消费者手中的途径
四.工厂直销+团购模式挑战行业底价
五.“非网购人群”的电子商务
六.线下社交市场的巨大潜力
七.社交购物的巨大潜力
八.O2O的行业趋势
九.农村电商市场
总结
后记
前言:关于“新零售”的探索
以淘宝、京东和天猫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的电商模式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他们以自己的巨大影响力为行业建立了商业模式方面的标准。从试探、磨砺、蓬勃、萧索,再到遍地开花,曾经在人们眼中“虚无缥缈”的电子商务,已深刻颠覆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传统的电商模式是不是唯一的符合实际的电商模式呢?是否存在另一种新的网购模式呢?在2016年10月的云栖大会上,马云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但“新零售”具体是怎样的?如何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近两年,社交电商拼多多和云集微店的爆发性成长,使人们看到了另一种模式。
那么除了传统搜索型电商,社交电商之外,存在不存在其他可行的电商模式呢?
一.以淘宝、京东和天猫为代表的传统电商企业的商业模式之痛
对于百货行业来说,人们常见的销售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百货实体门店形式,另一种是网店形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商出现了。当微商大腕给他们底下众多代理培训“做微商就是做人脉、做关系”的时候,当很多个人微商通过代理产品住上楼房、开上宝马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了一种新的零售模式。
传统电商和顾客的信任是基于自身平台信誉和担保交易----顾客如果收到货物不满意,不必征得商家同意,直接通过网购平台就可以强制退货退款。这和传统的生意基于“人和人之间关系的信任”的交易方式完全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很多事情都讲究熟人和关系。直到今天,中国很多公司的业务开展其实就是基于“关系信任”这一点。例如,一个大公司他们雇佣了很多销售人员,他们是如何和陌生的顾客签下合同拿下订单的呢?一个销售人员给客户送礼送钱吃饭喝酒一起洗浴…..这就是在做关系;和客户不断交往接触,也是在建立信任。我们要做的就是回归商业传统,重建人际关系信任。
1.传统电商的信任方式对于很多“非网购人群”无效
传统的网购方式对于很多人群其实是无效的,我就接触过和很多人群,他们从不网购,比如“农民工”中保姆、建筑工人、装修工人等等,这些60后、70后没有文化、没有知识,指望他们去电商网站上购物,是不现实的。是这些人不需要网购吗?当然不是,根本的原因是他们不懂、不信任网购。
2.“虚拟地产”盈利模式,利润微薄。
传统电商的做法是自己建立一个中介性质的平台,然后把商家和消费者集中在这个平台上,这就注定了它的盈利模式不可能靠赚取差价,从而形成利润微薄的盈利模式。传统电商的盈利主要来自于商家的广告收入 、商城的入驻费用 、支付工具流动现金运作。以淘宝为例,淘宝网上95%以上的商家不挣钱,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个商家如果开了店铺,但是别人找不到,等于白开,只有找到入口,带来了访客,才有可能卖出东西。淘宝的入口主要是淘宝网本身的展示广告,以及搜索。这些资源是极其有限的,展示广告位很少,而搜索广告基本上只在前五页有效,超出五页就很难有人去看了。所以,有人说,淘宝就是卖流量的。天猫和京东则是对每个入驻的商家每年收取几万到几十万的保证金、技术年费 、入驻费用等等。
3.商品大量重复,自身消耗严重,浪费大量成本资源
淘宝上做代销的不在少数。对于个人卖家来说,他们没有太大的经济实力去囤货,所以就走代销这条路。为淘宝卖家提供代销的是谁呢?是阿里巴巴的一件代发频道。在这个频道,我们会看到无数的小卖家代销同一个货源。这就造成了淘宝网上大量商品重复,再加上95%不赚钱的店铺,这对淘宝网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消耗和浪费,因为庞大的服务器托管和带宽都需要花钱。
4.没有顺应时代潮流,探索出可行的O2O道路
O2O现在已经是百货行业的大势所趋。传统电商企业并没有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走的O2O发展道路。2016年10月,马云在杭州云栖大会上指出:纯电商时代很快就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现代物流的融合才能真正催生“新零售”,线下的企业走到线上,线上的企业走到线下。马云自己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但他对于“新零售”如何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知道,传统电商的最大缺点在于用户的买前体验,即想购买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而这恰恰是实体店的优势。建立线下体验中心,能使更多的“非网购”人群信任网购,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
5.诚信危机
刷单已经是电商人士家常便饭,不得不做的一件事。因为这是被传统电商的商业模式逼迫的。一个商品,要想让顾客看到,就必须在关键词搜索结果中靠前,为此,商家不得不想进办法去做这个排名。对于传统的搜索型电商模式来说,销量和流量是决定排名能否靠前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所以,为了排名,很多商家玩命刷销量、刷流量。在这方面投资大量的金钱和精力。为了打击刷信誉,网购平台为此头痛不已,投入巨资开发稽查系统,对商家店铺和商品进行监控,一旦发现疑似刷信誉,给予降权、屏蔽、下架商品、关店等不同处罚。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商家也在研究各种更高明、更隐蔽的刷单手段。如此以来,不但摧毁电商诚信体系,更造成商家不是把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到如何用正当的方法经营好店铺,而是沉溺于如何“炒作销量”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总成本领先战略的好处及案例:
世界商业史反复证明,谁能以最低的价格提供好的产品,谁必然会在相应的行业中叱咤风云,甚至称王称霸。如:2007年福布斯榜第四名宜家的卡普拉德曽说:有价值的低价格才是宜家成功真正的秘诀。又如:沃尔玛以“天天低价、薄利多销”作为经营理念,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从一家毫不起眼的乡村小店发展成为世界零售业巨头。
美国沃尔玛(wal-mart)连锁店公司是美国最大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商。1962年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在美国阿肯色州的罗杰成立了第一家沃尔玛门店,1990年沃尔玛成为全美第一大零售企业,2002年沃尔玛全球营业收入高达220万亿美元,荣登世界500强的冠军宝座。沃尔玛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最终在其第一家沃尔玛门店成立40年后,坐上了令世界无数企业仰慕的头把交椅。沃尔玛能够取得今日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功地实施了成本领先战略。沃尔玛对于自己的经营对象非常清楚,它既不是产品也不是市场,而是成本。只有成本领先才是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沃尔玛把节约开支的经营理念作为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先决条件,将其物流循环链条作为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载体,利用发达的高科技信息处理系统作为成本领先战略实施的基本保障。即:在采购、存货、销售和运输等各个商品流通环节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使其流通成本降至行业最低,商品价格保持在最低价格线上,然后利用成本优势打开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最终取得同等市场条件下的超平均利润,成为零售行业成本领先战略的经营典范。
“总成本领先战略”作为一种企业战略早已经被写进了商学院教材,它使企业在“价格战”中立于不败之地。世界商业历史中,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松下幸之助以“自来水”的经营哲学把一个家庭作坊经营成日本乃至闻名世界的一家国际化大企业,被世人称之为“经营之神”。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他说:“自来水”者廉价而有用。“国美电器”的黄光裕靠着“薄利多销”的经营哲学一度登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苏宁电器”创始人张近东通过价格战打败了当时南京的八大国营商场,凭借平价优势当年空调销售额达到3亿元,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空调经销商。这个老大,苏宁一当就是12年。还有美国狮王食品公司靠着低成本优势在一片红海中杀出一片天地;瑞士斯沃琪钟表以高质量,低价格,多变化闻名于世;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三最经营术:价格最低,质量最好,服务最好;“娃哈哈”创始人宗近后------敢为人后,后中争先,也是以价格战打败竞争对手;“价格屠夫”格兰仕----总成本领先,降价不降质;Inditex集团(西班牙时装巨头,奥尔特加.高纳)-----以三流的价格卖一流的时尚。消费者心理行为学研究表明,社会大众都有购买“物美价廉”商品的心理和行为。
大家都看到了每年双十一的火爆,如果问到原因,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是因为低价,但是价格到底比平时降低了多少?2016年11月11日,天猫商城的交易额在24小时内突破惊人的1207亿,其实,价格就是比平时降了那么一点点。试想,如果有一家网站,他的知名度、信誉度和淘宝可以稍稍比肩,而每一天的商品销售价格比淘宝双11还要低很多,会是怎样一个销售业绩呢?也许有人会问:这现实吗?答案是肯定的,工厂直销+团购的商业模式就完全可能实现这一点。最近有一款手机商城拼多多,利用团购的方法降低价格,上线不到一年,用户量突破一个亿。拼多多的成功其实就是“低价格战略”的 成功。
三.商品的流通路径----从工厂到消费者手中的途径
我们每天使用着不同的商品。可极少有人知道,这些商品是怎么从生产基地来到自己手里的?这期间发生了些什么?自己手里的商品有哪些经历?
由于生产工厂能力有限,不可能全程掌控自己所生产的商品,使之直接来到消费者手里,并辅之以很好的售后服务。故要借助于分销商的力量,将商品辐射下去,最终到达消费者手里。当然要分一定的利润给分销商。市面上绝大多数商品采取这种形式,这是一种传统模式。
商品从工厂出来为出厂价,到消费者手里为终端价。如果你了解真相你也许会吃惊不小,许多商品的出厂价跟终端价的差距非常之大。
商品在终端的价格往往已经包含了这几个,厂家的成本价、厂家的利润、中间各个分销商的利润(批发商、零售商)、仓储费用、物流费用、各种税费,及各种额外费用。
商品的生产厂家叫生产公司,商品的代理公司叫商贸公司。他们有明确的分工,生产公司负责商品的生产;商贸公司负责商品的流通(俗称批发业务)。最后零售商从批发商进货,从终端出给消费者。
中国的电子商务很发达,但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商品的流通形式。大多数传统商品还是走分销的形式,即分销代理。一般有三个层级,但如今农村市场的兴起,许多产品渠道下沉,有四五个或更多层级。这就是我们传说中的总代理>一级代理商>二级代理商>三级代理商。每个层级拿到的价格不同,权限也不同,厂家给的任务也不同。商品就是在这些代理商手里层层加价,最终来到消费者手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小地方的商品会比大城市要贵的原因。
四.工厂直销+团购模式挑战行业底价
传统的商品流通路径是:工厂-总代理-市代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由于环节太多层层加价,产品到达消费者手里往往价格居高不下。通常这个中间环节的销售成本占到60-80%。比如一个产品工厂出厂价为10元,经过中间层层加价后,到消费者就可能变成50元。
而F2C模式就是产品从工厂直接到消费者手中,消费者拿到出厂价格。这样消费者不但能买到出厂价格,同时消费者还不会担心假冒伪劣产品。所以F2C正在为消费者提供了最具性价比产品的新模式,为消费者带来了价值最大化!
当前,市场上纷纷采用F2C的企业越来越多。比如宝洁、GUCCI香氛、美即、国窖1573……
1、消费者得到什么好处?
A:工厂产品直接到消费者,通过把中间代理的层层流通成本和利润让利给消费者的做法,消灭了中间环节,让消费者以出厂价格买到好产品,比之前大幅度省钱,甚至比传统购物方式省下60-80%费用开支。消费者可以终身享受“超品质、低价位”物美价廉的消费;
B:消费者不会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因为是工厂直接到了我们消费者的手中,没有了中间代理的层层流通环节,就不会出现很多渗假的产品。
2、对于厂家有什么好处呢?
A.消费者忠诚度高:因为产品好又便宜,又能省钱,消费者会主动自愿去消费,这是厂家最愿意看到的一种良性消费。
B.对于工厂是直接传播品牌。
C.因为工厂直接接触消费者,有利于厂家了解消费者需求,改进产品。
可以说,C2C代表过去(如淘宝网),B2C代表现在(京东、天猫商城),F2C极有可能代表未来,F2C也许将会全面颠覆购物生活新模式。
五.“非网购人群”的电子商务
“非”即“不”的意思,“非网购人群”,顾名思义,是指平常从不网购或者极少网购的人群。让不网购的人群去网购,咋一听似乎是自相矛盾。
2014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就发布了《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显示,非网购用户也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非网购用户不使用网络购物的三大主要原因是“不会使用”、“觉得不安全”、“觉得没有必要,不需要”,所占比例分别为22.5%,21.2%,19.6%。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不接触网络购物、不了解网络购物,而不是不需要网购。
深入探究非网购用户对网络购物的态度,很多非网购用户接触网络较少,对网络购物的优势认识不够。欲将这些非网络购物用户转化为网购用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对于这些人群,加强网络购物的宣传,使这些非网购用户认识和了解网购、接触网购。其次,根据人群特殊性,简化网络购物程序,提升网购体验,使非网购用户一旦接触,很容易上手。再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社交的发展,手机购物变得越来越简单易用,为大量非网购用户提供了工具。
其实,如果抛开“理论”,当我们换一种方式去实践的时候,就会发现,“非网购人群”并不是不需要网购,而是因为某种原因,让他们“无法”网购。
在这里,我想讲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2013年快双11的时候,有几位老乡找我,说:马上双11,网上的东西肯定便宜,听说你开过网店,一定很懂,希望帮我们代购一下。一贯对商业很敏感的我,详细了解了一下他们,发现这些人根本就不懂网购,甚至连网购账号都没有,对网购以后能否退货半点不了解。
进一步调查发现,这种不懂网购的人群很多,他们的共同特征可以描述为:来自农村,年龄大约在30岁到50岁之间,没有太多文化知识,在城市里做保姆建筑保安等等。
这些人是有很大网购需求的,那么谁来满足这些人的网购需求呢?截止到目前为止,市场上没有任何一家形成品牌的公司为这些人服务。这就是我们宏亮百货要做的事情。
有些人会说,这些人他们可以去线下购物啊?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像2003年网购没有产生之前,人们质疑网购的必要性一样。换句话说,人们什么放弃实体店,而要选择网购呢?因为网购“方便、便宜、可以货比十八家”,那么这些人难道就不需要“方便、便宜、货比十八家”了吗?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经过深入了解,发现“非网购人群”最大的一个顾虑是:“网上的东西”购买来以后,万一不好,怎么办?能否退掉,能否拿到退款,我不得不说,传统电商在宣传这一点上应该是一个极大的失误。这就像我们现在去银行存款不会有任何担心一样,但是换了一个没有文化知识的农村妇女,她宁愿把钱藏在家里某个角落,却不敢存到银行一样,尽管这对于从小生在城市里的人无法理解,但确是事实。对于网购,认识到退款退货没有任何问题的,只限于经常网购,或者开过网店,熟悉网购规则的人。
六.线下社交市场的巨大潜力
现在网络上的社交很火,有很多人都忽视了线下社交,导致很多人的社交能力很差。“宅男宅女”不在少数。很多人在下了班甚至可能不知道做些什么,只能窝在家玩游戏、聊天、看电影。 但绝大多数人又不想过这种生活。 我打算创办一家公司,主要是想让大家的社交方式转变,目的是让人们不要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交流用手机对手机的方式去交流,而应该是面对面!网络虽然很火,但代替不了现实层面人们的交流,而且,人们会更迫切的需要线下靠谱有质量的社交活动。
另外,之前参加过一些机构组织的陌生人社交活动。发现陌生人之间社交压力很大。 通常大家都是抱有目的的社交,在相互陌生的情况下,很难去产生认识的想法。一个是不信任感,一个是怕盲目社交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
我们知道,QQ和微信都是做线上社交的,他们的火爆充分证明了线上社交的巨大市场---通过互联网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不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需要同他人交往。但是,线上社交也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最基本的信任。也许你和一个网友聊了一年,但都不知道她长什么样?是美是丑?人品如何?这是最浪费时间精力的。
我有一个朋友,在苏州成立了一家做线下人脉聚会的机构“鹿城人脉网”,曾经一度很火。也实现了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他利用自己做人脉得到资源,代理了一些产品和土地资源,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
最近看到北京有一家婚恋公司“快恋网”,他们在北京市区有五家实体门店,对相亲男女采用实名制,并缴纳一定的入会费,通过举办各种线下活动,让线下男女互相了解和认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七,社交购物的巨大潜力
传统的搜索型电商更加强调效率,用户有明确的购买目标,用户能以最方便快捷的“关键词搜索”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而社交型电商,则有所不同。社交购物本质上是希望通过建立社交关系,增强物的传播力和可信度,从而吸引更多用户购买。说白了就是社交只是手段,一切都是为了卖东西。
社交电商这条路究竟是不是那条正确的道路?事实胜于雄辩,最近两年,社交电商爆发出惊人的威力。
拼多多正式上线于2015年9月,2016年1月,平台单日成交额超过1000万,同年2月,付费用户数突破2000万。最新的数据表明,拼多多的月成交总额超过30亿元,以此计算,其年成交总额已经超过了2006年淘宝的169亿元,逼近其2007年433亿的业绩,甚至比苏宁2014年线上成交总额还要高出一大截。不到两年,就超过了阿里当年4-5年的成绩。
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商户通过平台开团、用户通过微信等社交方式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发出拼团邀请,当人数达到规定数量时,拼团成功,用户就可以以一个实惠的价格购买到自己心仪的产品。
在我看来,拼多多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解决了电商两大关键性难题,一是信任的问题,二是如何吸引用户的问题。第一个难题拼多多用了熟人推荐的方式解决了,第二个难题用了“低价”的方式解决了。
主打手机开店的云集微店同样表现不俗。在去年12月公布A轮融资消息时,云集微店对外宣布店主数量已过80万,月销售额达3亿元。最新数据显示,其店主数量已经破百万,月销售额已超5亿。以此预估,2017年其销售额至少在60亿元以上,高于2009年京东的29亿元。借助于社交网络这一载体,云集微店用两年时间就做到了电商早期京东花了10年才达到的体量。
云集微店的流量来源不是用户,而是类似经纪人的店主。在获得店主资格后,店主可以根据身边朋友的偏好和自己的特长,到商品库自主选择商品上架,生成自己的小店。用户通过分享的链接下单成交后,店主将获得相关提成收益。在激励机制的作用下,数百万计的店主成为云集流量的活力源泉。
阿里巴巴搞出了的淘宝直播、网红电商新玩法;社交出身的腾讯也从未停下打通电商通道的尝试。巨头们试错之下,那些不用考虑先天基因困扰的后入场者,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纯正的社交电商之路。再加上移动社交时代,信息传播路径、消费者购物习惯和支付方式的成熟,为社交电商的爆发提供了可能。就算在资本收紧的2016年,投资方依然对社交电商出手大方:7月拼多多宣布完成1.1亿美元的B轮融资;12月,云集微店宣布完成2.28亿元A轮融资。不同于传统电商平台先行的思路,成长于移动电商之上社交电商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主要流量来源不是依靠广告、搜索等传统方式,而是依赖于社交关系网络而产生。
八.O2O的行业趋势
O2O,简单的讲,就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商业模式。
2017年7月11日,第三方研究机构艾瑞发布了《2017中国本地生活O2O行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本地生活服务O2O形成了到家、到店两大模式,并且行业整体交易规模接近7000亿。艾瑞预计,2017年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规模为9780亿元,接近1万亿大关。
2016年10月,马云在杭州云栖大会上指出:“纯电商时代很快就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现代物流的融合才能真正催生“新零售”,线下的企业走到线上,线上的企业走到线下。
零售业最大趋势是线上线下相结合,而以往电子商务冲击传统产业的说法也将被否定,电商与线下实体商业,由原先的独立、冲突,走向混合、融合。
2016年12月初,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在西雅图开张了一家线下便利店——Amazon Go。
2016年2月,阿里新零售业务建立,其业务模式是打通线上线下,建立新零售品牌池(淘品牌),同时线下零售商从品牌池中挑选合作品牌,建立品类跨界+内容立体+复合陈列的实体店,实现线上线下时时同款同价,每周百款同步上新,全新的线上线下打通的全新消费者购物体验,24小时不打烊。
阿里为其O2O项目口碑和饿了么投资总金额近260亿元,希望通过高频的外卖支付场景,带动支付。口碑网CEO范驰表示:O2O的核心在线下,口碑网要做“线下的淘宝网”,帮助线下商户做信息化与数据化升级。
2016年9月,素型生活全球首家O+O模式跨界集合店正式在成都开业,与59个互联网品牌产生跨界合作,涉及服饰鞋包、家居家纺、智能家居、数码科技等多品类商品。
立足中国18年、拥有45家大型百货商场和购物中心的银泰百货一直走在O2O转型最前列。银泰网选择了用云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利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能源探索转型的新思路。
苏宁云商借助线上线下的多场景体验和感知,线下的核心优势加上成熟的线上运行,有效地把购物体验、导购、物流极致配送等双线结合。
物美超市与“多点(DMALL)”APP战略合作,将物美实体店打造成社区服务中心,同时物美与多点共同启动并实现了在物美店铺3~5公里商圈,线上下单,两小时极速送达的五环全覆盖配送网络。物美不仅通过店铺商品吸引顾客,而是把渠道打开,走出去与批发、企事业单位进行联合,用多渠道吸引来客。而这一切能够最终实现,物美通过与多点(B2C+O2O)和链商优供(B2B)的深度协作,将线上与线下通过采购与物流渠道有机结合在一起,满足顾客不同渠道消费需求。
腾讯在O2O领域,以投资布局为主,从综合生活服务、酒旅、打车、餐饮等均有涉足,先后投资了滴滴、饿了么、美团点评、58到家等。
九.农村电商市场
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移动互联网使用率大幅提高,都证明了农村电商市场的巨大潜力。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农村网民规模达2.01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3.1%。艾瑞咨询预测,2016年农村地区的网购市场总量将突破4600亿元。而日前京东发布的《2016中国农村电商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未来农村电商市场规模或超万亿。
早在2015年10月,国务院就召开常务会议,从基建、扶持、创业等多个角度全盘布局农村电商发展与政策倾斜。近几年,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都推出了农村电商战略。
2014年10月,阿里巴巴宣布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农村战略,计划在未来3-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这种模式的目标是瞄准思维灵活、有较强服务和宣传意识、熟悉互联网和网购的本地人,尤其是返乡青年,把合作伙伴从非专业化的小卖部转变成为专业化的“农村淘宝合伙人”,以解决专业化程度不够的问题。而在物流方面,阿里农村电商寄托于菜鸟网络。
早在2013,京东就开始进军农村市场,除了在全国100多乡镇刷墙8000幅之外,又用“一县一中心”的方式,在全国建立自营“县级服务中心”,开设“京东帮服务店” ,与当地商户合作为主。意在用门店形式教育农村网购习惯,门店肩负品牌展示、操作引导、物流、售后等多方职责,意在试图通过“京东帮”门店作为据点在农村攻城略地。合作商户除了要有实体店,具备大家电营销、配送、安装服务外,还要支付2—5万元保证金,其收入则主要来自京东订单配送服务费。京东农村电商围绕三个方面:工业品进农村战略——家电、3C数码等相关产品卖到农村去;农村金融战略——围绕农村、农民开展信贷、支付、理财、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业务;生鲜电商战略——农产品进城。
但农村电商面临的问题也很明显。在很多农村地区,虽然政府很早就开始铺设物流网点,在县、乡等地方尚且有物流能够抵达,但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依旧没有获得完善的物流配送、收发体系;农村人群对网络支付在也感到陌生,目前多数电商平台采取网络支付方式,习惯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农村生产者在这种转型中很难适应;许多农村消费者对网购并不熟悉,更适应“看得见、摸得着”的交易模式;对从业者而言,还面临着不知如何营销、如何与消费者沟通的问题,出单发货也出了很多问题。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农村大多数家庭属于三代同堂,每代人分工比较明确,祖父母辈负责日常家庭料理,父母辈赚钱养家,子女辈上学。对网购做出决策的是那些在外打工的父母辈,这些人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了、常年在外工作、除了过年几乎不回家,我们的农村电商把大力气都花在农村当地战场上,并不妥当。因为我们需要搞定的是这些网购决策者,而不是农村的老弱妇孺。
总结
我们的项目从“非网购人群”的市场空白点切入,商业模式是“社交购物×工厂团购直销×O2O”,三者是完美融合。其中,“工厂直销团购”保证总成本领先(消费者以市场最低价购物-----赢得民心);“社交购物”解决流量、推广和信任问题;“O2O”负责建立“企业和顾客全面的、多方位的信任关系”。
后记:
最近几个月,我见了很多投资人,当他们听了我商业模式以后,他们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觉得京东或者淘宝为什么不这样做?为什么他们没有想到你这种商业模式?”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是我们的投资人把问题搞复杂了。假如每一个行业的商界前辈都能够把所有即将出现的机会看到并且抓住的话,那么还有后来马云和刘强东成功的机会吗?马云开始创业的时候,无论财力技术,他只不过是个无名小卒,比他大牌很多的百货业大佬多的是,假如这些大佬都能够看到百货业的未来是电子商务的话,还会有他马云成功的机会吗?相反,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大佬普遍都不看好电子商务,很多人甚至认为互联网只不过是个泡沫。正所谓马云后来说的“看不清 看不见 抓不住”。世界500强之一的IBM的创始人曾经非常不看好个人电脑市场,他预言“全世界只需要五台个人电脑”,正是他的这一个偏见,成就了后来的比尔盖茨。堪称商界奇才的比尔盖茨也曾经一度认为“互联网只是一个小玩意”,后来互联网以惊人的发展速度给微软敲响了警钟,可这时候,微软已经失去了很多机会。可见,盲目推崇权威,太过信任行业领袖,会扼杀我们自己的创造性。
创业者所做的事情,都是大多数人无法理解,不认同的。试想,大家都看好的一个项目,基本可以肯定是不赚钱的,不谈别的原因,单是竞争对手多的就会把你“淹没”了。好的商业模式在没有显示出它的威力之前都是不被人们看好的。
从另一个角度讲,这种商业模式是在颠覆传统的电商模式,如果他们也这样做,等于是自掘坟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