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渐渐淡去,傍晚的村庄暑热渐消,人们走出家门,搬个小板凳三三两两坐在一起闲聊。
我和妈坐在大门口乘凉,村里的菊婶也度着步子走来,我赶忙让出了自己的小凳子,听她和妈拉家常。菊婶说话“高喉咙大嗓子”,几里之外都能听到。
菊婶又在说她家的儿媳妇,她从菜地忙完回来后,在家看娃的儿媳妇要吃鱼鱼(陕西的一种面食),累死忙活地打了搅团漏成鱼鱼,儿媳妇吃了一些,说这个不顶饱,要吃馍。但是儿媳妇有个“怪癖”,只吃当天做的馍,没办法,菊婶只好烙了个死面油饼。
菊婶走后,妈说现在的菊婶才体会到当婆婆的不易。妈还涚,有一次,菊婶在外聊天,到了该做饭的时候,起身往回走时说:“回家做饭喽!”村里的人故意说:“你回去给‘小母猪’弄食呀?”因为当年菊婶的婆婆在的时候,她回家做饭的口头禅是:“给‘老母猪’弄食去啦!”
菊婶的婆婆,我们都喊作李婆。李婆是我们村里贤惠淑德的典范,只要提到她,没有人不夸赞她的。谁家的孩子缺衣少穿,她都会接济一下;谁家遇到难事,她都会尽力帮忙。李婆的性格温顺,说话轻声细语,不论大人小孩去她家,都会以礼相待。还有,李婆是村里出了名的“干净人”,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穿的衣服永远干净整洁。
记得小时候,奶为了让我们姊妹几个学会干净整洁,挂在嘴边的就是“李婆家的尿盆都擦得油黑发亮,你们几个要学着点……”不懂事的我还在心里嘀咕,不要太夸张了呦!有一次还专门问妈,是不是真的?妈肯定地点点头,并且表示曾经看到过,我才相信了。
后来,李婆娶了媳妇,就是我们叫菊婶的,和李婆完全是两个风格的人。菊婶粗犷、大大咧咧,开上开不上玩笑的,都会喊上两嗓子。家里弄的脏乱不堪,不够李婆在后面收拾的。村里人都感叹“倒了门风了!”
菊婶在李婆生病后,让她一个人“起灶”,说她要忙地里家里还有娃,没有精力照顾一大家子人。李婆为了不让儿子为难,就一个人过。后来,李婆病倒了,实在不能做饭,菊婶想起来了给端一碗饭,想不起来就算了。就这样,还毫无口德说是给“老母猪弄食”。
村里人对菊婶的做法都很气愤,常常在言语上用她的矛戳她的盾,故意给她难堪。曾经有一个村里的小伙,是出了名的孝顺儿,故意喝醉酒去她家,把菊婶的老公揍了一顿,明说打的就是不孝顺的人。围了一圈看热闹的,没人出手制止,菊婶当时也在场,不敢吭半句。
人这一辈子,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一眼忘不到头,善良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