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的书《恶意》里,最后结尾处提起凶手利用“性格描写”,给警察以一种先入为主的误导:他可以残忍的毒害一只猫,那么他可以干其他坏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当我们还不认识某个人之前如果先听说了有关于ta的rumor,那么我们在了解ta之前就会判断ta是什么样的人。这之后发生任何事情,我们更不会动用理性,认定ta就是那个坏人。我们不介意也不容易去认真思考那个rumor的真实性。
他人的“性格描写”会因为传递的人数增加而变得越来越饱满。
那么我可以这样推断:
我听说你爱慕虚荣,我则在生活中找证据去证实你是爱慕虚荣的人,那么从今以后你的每一个判断和决定的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做的。
而每次我在想你提问之前,我就已经知道你会给的答案。因为我“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进入的“性格描写”的误导?
1.不要参与。首先就不要参与别人的讨论中,别轻易的说,某人做过某事,ta是怎么样的人。你没有资格因为一件事去评判一个人,你也无法判断别人的说辞是否正确。
2.不要传播。听一下就过去的事,不要传,你的好意也会是那“十三个原因”之一。雪崩时,确实无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3.你喜欢那么请说好话,你讨厌那么请闭嘴。
4.请自己观察,自己体会。
5.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