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的身份,因为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态度。这就是态度重要的原因:因为态度是你思维方式的真实写照。态度进而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和选择。
我们的思想决定了我们的态度,进而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我们生而具有不同的性格。成功的关键并不是要改变这种独一无二性,而是学会接受和赞美它。一旦我们对自己有了清楚的认识,了解了自己的独一无二性,我们就能够用这种独一无二性影响他人了。
在本书前面的章节我们讨论了自我对话的作用。我们已经看到相信自己对于和他人建立联系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我们从消极的镜头中审视自我,就会觉得他人也是以同样的眼光看待我们(这样一来,我们和他人交流的方式就会受到影响)。如果我们能够透过真实的、积极的镜头看待自我,那么,我们会认为他人也是从相同的角度看待我们。
因此,正确且精准地看待自我很重要。那么,会发挥最大作用的积极镜头是什么呢?
镜头一:接受。
要认识到,并非每次交谈都会完美无缺。当我们追求完美时,我们会发现每次交谈都无法如愿,挫败感也就油然而生。这样的经历会挫伤我们对于自我能力的认识,继而影响以后的交谈,因为我们看待自我的镜头乌云密布,失去了真实性。就像雪崩一样,向下的趋势总会不断加速,直到无法阻挡。
相反,一个成功会孕育另一个成功。每一次顺利的交谈都会增强你的自信心,你也会因此更为期待以后的交谈无往而不顺。
镜头二:愿景。
和他人交流不顺的确让人不悦,但是,将这种不悦投放到未来就不好了。某个人的消极观点不应成为我们衡量自我价值的可靠尺码。
平日里我总是忍不住去想那些从政的人,我总觉得他们的工作一定不容易。就拿一个市的市长来说吧,不管他/她做出何种决定,总有市民不满意。要应对市民的这种反应,的确需要树立正确的观点。
我给100个人的研讨会上课的时候,会要求他们在每一天结束的时候填写评估表。评估表满分十分,每次都有99%的人打9分或打满分,而有一个人却给了5分。于是,我很本能地纠结于那个5分不放手,总想着如何改进一下自己,以便得到更高的分数。可是,这种情况下,我应该关注绝大部分的分数,因为这才是准确的结果。如果对于你所说的内容,只有1%的人给出了消极的反应,99%的人都感觉不错,那问题就不在你了。
如果有人跟你说,你是一匹马,那就不要理睬,如果十个人都这么说了,那就去买个马鞍吧。
镜头三:积极性。
交谈的目的是建立联系,而不是让他人永远记住你。
如果你本身好静,那就不要将自己和在场最外向的人相比较。这种比较毫无意义,就像拿着苹果和橙子比较没什么两样。任何时候拿自己和他人作比较,都是不现实的。关键在于认识并接受自己的独一无二性,学会与其和睦相处。如果真正能做到这一点,你就会由内而外地形成积极的观点,进而吸引他人。
镜头四:感恩。
每个人似乎都很忙,因此,时间也显得弥足珍贵。如果有人花时间和你交流,他们就是在送给你最宝贵的礼物。意识到时间的宝贵,你就会改变和他人交流的方式。
即使对方在交谈方面并非尽善尽美,你们的交谈也是独一无二的,你在交谈中获得的对方的关注也是他人不可能获得的。因此,好好享受和对方的交谈吧——不要总着急火燎地冲向下一次交谈。
镜头五:满足。
满足感是发自内心的,只有真正接受自己,认识自己的独特性才会产生。要认识到,我们并非粉墨登场的演员,他人也非台下的观众。我们彼此是相互影响,相互分享的,只有这样才可能收获让人满意的交流,双方才会奉上真实的自我。
数年前,电视剧《朱门恩怨》(Dallas)上映,该剧讲述的是德克萨斯州的一个石油家庭,J·R·尤因是其中一个角色,他以欺诈和操纵权力而出名。其中一幕,一位朋友问他为何会如此残酷地对待他人,他回答说:“这没什么难的,只要放弃正直和坦诚就可以了,放弃了正直和坦诚,其他就都简单了。”
所谓坦诚,就是内在和外在相一致。当内外一致时,满足感才会产生,因为这个时候你无须努力假装,努力遮掩,一切都是自然而生。
记得戴尔·布尔克成为我们牧师的时候,他的妻子在集会的人群前受访。有人问她,能否说说她的丈夫在讲道台之外是什么样子。她回答说:“你们看到的讲道台上的他和我看到的家里的他没什么两样。
”这就是坦诚——如果真的做到了坦诚,你的态度就会吸引他人,他人就愿意和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