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unkka
来源:职场一堂课
全文2127字,阅读时间约5-7分钟
感兴趣的工作
“我不喜欢这个工作”
“我想找一个感兴趣的工作”
我常常听到一些学员向我倾诉这样的言论,每个人都希望能找个自己喜欢的工作。
看到别人能把兴趣变成职业,感到万分的羡慕,认为把兴趣变成职业一定是很快乐的事情。
从小到大,我们都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业迷茫时候,也经常听到有些人说找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工作。
但是这真的能帮到我们吗?
乐高实验
美国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丹·艾瑞里(《怪诞行为学》作者),曾经组织过一个非常有名的“乐高实验”,参与这个实验的人都声称自己是“乐高迷”,都是乐高的忠实粉丝。
实验的规则也非常的简单,这拨人被分为AB两组,每组的乐高积木都是相同的。
组内成员按要求完成一个标准机器人,即可获得相对应的报酬,第一个成品完成可以获得2美金,第二个完成可得到1.89美金,总之每完成一个机器人都可以赚钱,但每次金额减少11美分,当参加者觉得不值得继续下去的时候可以随时喊停。
两组的规则几乎一样,唯一不同的是,A组完成后的机器人会被保留起来;
B组完成的机器人不会被保留起来,当B组开始组装第二个的时候,实验人员会声称积木不够用,当着他们的面把第一个机器人拆散。
最后实验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两组自愿者都是声称自己是乐高迷,但A组平均每人组装了10.6个机器人,赚了14.40美元,并且表示这个活动非常有趣,有机会还想参加。
而B组的平均每人仅仅完成7.2个,赚了11.52美元,在实验结束后,都说这个活动非常的捂脸,不愿意再参加了。
为什么两者的差距如此之大?明明都是非常感兴趣的事情,最后却变得一点兴趣都没有?
兴趣之所以是兴趣,是因为它能够给我们带来精神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
但是当兴趣变成了职业,这种感觉就好像,你想毁掉一首歌,只需要把它设为闹铃一样。
许多人对于工作不感兴趣,不过只是为了逃避工作中的无聊感罢了。
工作与兴趣
细细回想一下,我们刚入职一家公司的时候,难道不会对于这个工作有所憧憬吗?难道不会幻想着自己有所建树,取得成就吗?难道那时候,它不是你感兴趣的工作吗?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不断地重复昨天的生活,这才是真实的工作本身呀!
有的人开始无法忍受这种无聊的日子,想着逃离职场,却又不知何去何从,只能寄托于找到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到了交离职单被问到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份工作时,最后只能回答对方“曾经爱过”。
你当然可以把兴趣当成你的职业,若有幸能甘之如饴终身,这几乎是每个理想主义者的高潮。
但是,有个我不得不放在最前面说的——“你的兴趣,必须能养活你”。不然,不但难以持续,它还会渐渐摧毁你。
而如果你觉得你现在学不好你的专业,或者做不好你手头正在做的工作,仅仅是因为它不是你所热爱的,那恐怕现实没你想的这么非黑即白。
很多时候你以为是不喜欢这份工作,其实你只是不喜欢工作这件事而已——工作本来就不是为了讨人喜欢。
工作与成就感
回过头我们再看看“乐高实验”,明明参与的选手双方都表示乐高是最感兴趣的事情,为什么实验结束后,有的人还想玩,有的人却不愿意了呢?
对于喜欢乐高积木的人而言,单单是看到自己费尽心思搭出来的“机器人”,就足以令他们身心愉悦。
但是,一旦兴趣成为工作,考虑的就远远不止这些。
在实验中,A组成员的既能够看到自己完成的作品,又能够依此赚钱,所以在内外双重的刺激下,动力十足,表现良好;
而B组的人因为组好的积木立刻被拆掉,这让他们的成就感大大降低,因此也失去了继续下去的意愿,动力下降十分明显。
所以,你明白为什么我们始终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了吧?
就算这件事你非常喜欢,当它变成你的工作时,假如不能够给你带来足够的成就感,你也依然没有前进的意愿,然后又回到逃避无聊过程中。
没有哪一份工作是完美的,哪怕再刺激,再有趣,在40年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最初的热情,最初的兴趣,都会被工作中的琐事慢慢磨灭。
如果你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那你应该试着去找到你现在工作中的亮点。想要避免这样的循环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寻找自己的兴趣,而是去挖掘自己的内在驱动力。
与其说凭借着兴趣,去寻找工作,不如把想法换成做一行,爱一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一堂课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