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自卑而更自尊,因敏感而更多心。
一个失去母亲的幼女,因上无母亲教养,下无兄弟姐妹扶持,无奈何下来到外祖母家寄居。
原先,她生活在一个人口简单的小康之家;现在,她到了一个人口复杂、等级森严的簪缨世家。从此,她不再是受宠爱的父母的掌上明珠,而成了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女。这里有着各式各样的主子下人,有着复杂的人际关系,有着繁复的礼仪礼节,“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在生活环境、社会地位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林黛玉因自卑而更自尊,因敏感而更多心。从她踏入贾府开始,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
先来看黛玉在礼仪上的表现。黛玉初见贾母,正欲拜见的黛玉被贾母搂到怀里,但当众人慢慢解劝住了之后,黛玉又正式拜见了贾母。在这里,我们没有看到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在见到外祖母时的委屈与娇气,而是看到了她的小心翼翼。这,不正是她自卑敏感的表现吗?她怕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一个没教养不懂礼仪的孩子,失了众人的喜欢。
再来看黛玉在座次上的表现。黛玉在拜见二舅舅的时候,老嬷嬷们让她炕上坐,黛玉度其位次,不肯上炕,而是向椅子上坐了。接着黛玉到小正房见二舅母,王夫人把她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便向椅子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她上炕,她也只是挨着王夫人坐了,最终也没有坐那个东边的贾政的位子。回到贾母房里吃晚饭的时候,王熙凤拉黛玉坐左边第一张椅子,黛玉十分推让,直到贾母说舅母嫂子不在这里吃饭,黛玉作为客人,原应如此坐,她才告了座,坐了。一个小小的座位,在黛玉眼里,代表的是礼仪,是尊卑,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错的,自己这样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女,更是不能错,错了,就是不懂礼仪,就是轻狂,就会失了这个家族里主子们的喜爱。
最后看看黛玉和众人谈话的表现。黛玉在与众人聊天时,曾出现了前后不一的情况,那就是关于自己读了什么书的问题。一开始,她告诉贾母,自己“只刚念了《四书》”,但当贾宝玉问起她可曾读书的时候,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为什么林黛玉换了答案?是因为一开始是吹牛胡诌吗?不,一开始的答案才是真实的答案。那为什么要改了说法?细读文本,我们看到,原因在于贾母。因为在林黛玉询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回答:“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在这个回答中,黛玉揣摩到了贾母关于女子读书的态度,为了迎合贾母,黛玉才在再次回答这个问题时改了自己的答案。这么一个小小的问题,黛玉都如此在意,无他,只因寄人篱下的她不能成为贾府最高掌权者眼中的“异数”,她必须符合他们的要求,才能获得认可,才能在这个陌生的环境生存下去。
黛玉的一切言行,都是因为“唯恐被他人耻笑了去”。所以,在我眼中,黛玉是自卑的,又是自尊的;黛玉是敏感的,又是多心的。自卑让她更自尊,敏感让她更多心。在这样一个人际复杂利益纠葛的大家族里,这样的林黛玉注定会活成一个悲剧,但也注定会活成一个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