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从业资格的概念,从2017年9月15日人社部心理咨询师二三级证书宣告取消的那一天起,已经成为历史。心理咨询已经成为非准入行业,入行不再需要从业准入资格了。
那国家为什么会取消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呢?
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的心理咨询师证书存在呢?
为什么这些证书都不接受个人报考,必须通过培训机构才能报考呢?
行业没有准入资格要求,这些证书的价值是什么,考了有什么用呢?
一、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为什么要取消?
需要明确一点,被取消的不只是心理咨询师一个证书,而是几百个证书。
仅就2014年7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国务院先后分七批取消434项职业资格,占国务院部门设置职业资格总数的70%以上。如此多的职业资格证被取消,有些是不再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被淘汰,有些是响应政策号召,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提升实践能力为本,以职业技能需求为导向的形式继续存在,而非行业消失,比如心理咨询师。
从国家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政策改革方向看,取消的原因是国家推行简政放权方针,一些划分过细、必要性不强的资格证审批流程逐一取消,改变评定和颁证的主体,人社部退出,由用人单位和第三方机构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颁证工作。其中,用人单位的证书由于应用领域狭窄,只能在本单位受认可,所以报考者寥寥。目前市面上的证书,主要都是第三方机构颁发的。
具体到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取消的原因是之前的二三级证书自学自考的模式,大部分人只是把证书当作敲门砖,重理论考试、轻实操能力培养,导致持证者普遍达不到从业能力要求,从业比例不足3%,满足不了社会持续增长的对心理咨询服务人员的需求,所以国家将其纳入改革的证书目录。
二、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的心理咨询师证书存在呢?哪些是含金量高的证书?
上面说了,国家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改由第三方机构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证书颁发。而专业院校、行业协会组织、职能部门等在行业职业人才技能培养方面各有优势,肯定不能指定一个机构,否则就失去了用市场化竞争的方式加快推动人才培养的改革目的。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目前市面上的心理咨询师证书颁证机构,有职能部门的比如人社部下属的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有专业院校的比如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有行业协会的比如中国心理学会、卫生协会之类的,甚至还有一些非专业、职能相关的机构比如中管院参与其中。
当然,由于各个颁证机构的专业、职能优势不同,其所颁发的证书的公信力、被接受程度、含金量也不尽相同,甚至差异较大。在选择时,就需要谨慎选择,以免花钱考到一个实用性不强的证书。
三、为什么这些证书都不接受个人报考,必须通过培训机构才能报考?
前面有提到,原先人社部的二三级证书,采取的是报考者自学自考的方式,导致的一个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绝大多数考生为了拿到证书,只重视理论背诵等过考技巧,不侧重于从业技能的学习和提升,造成有证书无能力的怪现象,所以最终持证者的从业比例不足3%。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加大,个体所面临的家庭成长、工作发展、婚姻情感问题越来越复杂,对心理辅导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持续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与滞后的行业人才培养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所以才有了现在的个人不能报考,必须参加培训机构的课程学习才能进行申考的要求。
这样做的好处是更加侧重对考生学习过程的管控和能力的培养。同时,现在的培训机构都有配置实操课,可以作为能力提升的学习路径,而不只是理论考试的培训。
四、行业成为非准入,现在证书的价值是什么?
人社部二三级证书取消之后,心理咨询形式上成为非准入行业,证书似乎没有必需的价值了。但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要考证呢?
一是对于大多数的非心理学专业出身的考生来说,现在的心理咨询师证书代表的是系统学习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咨询技能的方式,比起自己看书、消化理解,能力方面学习、提升的效果更好。
二是现在的第三方机构的心理咨询师证书,沿用的依然是之前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且叠加了更多的技能内容,通过考试拿到的证书,可以作为持证者受过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的有效证明。
三是现在大多数的心理咨询平台,对于现在权威的第三方机构颁发的证书也是认可的,可以作为持证者开展心理服务的资格参考。
四是从实务层面来讲,咨询师在进行心理咨询服务的时候,证书是求助者考察咨询师能力和经验的一个客观、重要的依据。毕竟,没有人会相信一个什么证书都没有的咨询师。
所以,现在第三方机构的证书虽然不是资格证(政策引导的因素导致),但依然有其多重学习和实用价值,故而选择报考的人数众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是否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