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键盘上敲下这个标题时,感觉自己仿佛正在面对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命题一样困惑。产生这种想法,源于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前几天,因为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居然和同事在办公室大吵了一架。吵完后,没有吵架的怒气,而是无限的惶恐,简直不敢相信刚才那个有点像“泼妇”的居然是自己。我几时变成这般模样的?回忆的闸门慢慢打开......
在我刚二十四岁的时候,遇见了我人生的第一个伯乐,他非常信任我,先全权交给我处理一家几十人的分公司,经过两年的锻炼,又让我全权负责所有公司的内务管理及人事调配。那时虽然年轻,可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处理问题也能从大局出发。所有分公司上上下下有近百人,因业务的关系,需要随时将员工进行调配,故员工时有抱怨,员工相互之间也难免时常有些矛盾,面对这些,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更有利于发挥员工的长处,从而进行合理的调配,以保证工作更有效地进行。而对于这些是是非非从来不放在心上,当然,更主要的是没精力去关注这些。
后来带了孩子,从市面上的育儿书籍中知道作为母亲,应该在童年阶段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于是毅然选择了退居二线,做了会计这个职业。工作中我只需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其他的概不关注。因此,有一大把时间照顾孩子,当然也有大把的空闲时间了。渐渐地,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关注的重点开始是娱乐八卦,偶尔也和同事一起议论公司的人和事,慢慢地也开始抱怨公司的一些事情。然而这一切的变化我当时是一点意识都没有。
我想起了《娲居》里面的一个画面,海清和她老公住在出租房时,同周围的邻居计较谁家用水多了一点,谁家又趁自己不在,偷用了自家的油。长期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下,曾经清高的大学高才生,居然也变得如此市井了。心中不由生出了酸楚。
有段时间,时不时会听见有人说清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在卖猪肉,和我们这些没读两天书的一样。我不由得想起了前段时间自己看过的《挑战不可能》这个节目,其中有一期,好像是中国大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学历最低的是清华大学的硕士生。脑海里不由得闪出一个念头,你自己处在什么环境,决定了你见到的人群,因为你不是精英,所以你见不到清华大学毕业的精英学子。
写到这里,感觉自己仿佛找到了答案,好像是环境决定了自己的格局,从而造成了现在的状态。可是,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不断地质问:真的是这样吗?我对自己上面理直气壮的推理感到有些心虚。
是的,当我们性格上有某些缺陷时,我们总会带着怨气去追根溯源,什么造成这一切是由我原生家庭带来的,我有一个多么不幸的童年和苛刻的父母,所以造就了今天我这个样子。这样一解释似乎我们就得到了解脱,就取得了被谅解的权力。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当然我们每个人的出生我们无法选择,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也无力改变。可是,当我们在和一群人谈论八卦的时候,我们内心深处感觉无聊极了,我们想离开,可是我们勇敢地选择离开了吗?我们不是一方面内心烦燥,而面上却挂着笑容,继续在那神侃吗?你生在一个从不穿鞋的部落,你觉得那样不舒服,你敢选择一个人穿鞋吗?我们没有遵从内心的声音,而是选择了顺从环境,为了所谓的适应环境,我们跟从环境的习惯,因为这样更安全。我们没有勇气去建立适合自己内心的环境,我们不敢一个人穿着鞋在光脚部落里行走,因为这样不安全。
我想起了看过的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位优雅的女士,穿着得体的服装,打扮得也很精致,在她的出租房里煮着咖啡,和她的朋友们谈论着诗歌,出租屋里布置得也很雅致,桌布、鲜花、壁画,一样不少。而她的出租屋仅仅是一个以前放货的仓库而已。这样的环境她照样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也许,我已不再为这个命题迷茫,不再为怯懦的自己找借口,因为无论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