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指不满意、悔恨、不甘心的事情,由无法控制的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的后悔。
让我遗憾的事有不少。其中一件就是放弃了考研。
在91年考上大学之后,临入学前去看望我的班主任。他说:“进了大学,就准备考研吧。”我口头上答应着,心里想的却是:读完四年,还得再读三年,太漫长了。井底之蛙的我,要到若干年后,才真正懂得了老师的语重心长和眼光长远,然后就是感激和不甘心。
大二结束后,我一方面很喜欢中文这个专业,一方面又有些绝望,浩如烟海啊,整天埋在书堆里,做个书虫,有意思吗?可是真的喜欢呢。再看看研究刊物上的论文,他们写的,我觉得不怎么的;自己写,连他们也不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死人吃鬼?做学问,真的没有那个雄心和毅力。不考研,又有点不甘心。也舍不得扔下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同宿舍的同学,也劝我,说:“你就适合做个学问,搞个研究什么的。”于是,抱着先学学看的心态,继续学英语。
大三,我考过了英语六级。回家跟父母说起考研的事时,父母有些不太支持。他们说:“愿意考,我们就支持你。”但是,我能感觉到他们的压力。还有两个弟弟正上高二,他们成绩比我好很多,我考研的那年,也正是他们要考大学的时候。于是我退缩了,尽管宿舍的老六说,考上研究生,花不了多少钱,补贴还挺多的。我给自己找了个理由,我喜欢的那位先秦老师,他要退休了,不再带研究生了。实际是,想赶快工作,赶快独立,不想再向父母要钱了。当然,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
于是,大四,只看我喜欢的书,放下自己想要去远方看看的梦想,决定就这样独立,就这样工作,如果可以,等工作之后攒够了钱,再去考研。所以,应聘时,选了一家待遇比较好的学校。现在想来,何其幼稚。
工作之后,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做自己的考研梦。工作太多太累了,也没有心劲再去捡起自己的专业来。于是,就这样随波逐流,也就渐渐不再想考研的事了。
有一次,办公室统计英语水平,我写上了六级,年级组长非常惊讶,说:“都过六级了,怎么没考研?怎么这么傻!”我虽然心里有点遗憾,也只是笑笑,没考就没考呗。
工作近七八年后,有一次,在办公室里闲聊,同事说起大学时的英语,说:“英语太难了,要不是我英语分不够,我就考研了。”我不觉脱口而出:“不难啊,我四级考了80多,六级也过了。”满屋子里的四五个年轻同事不约而同地看着我,那目光里,有羡慕,有不解,有遗憾,更有心直口快的同事说:“那你还不考研!”那一瞬间,考研、考双学士的同学好友如今的生活状况也都浮现在了我眼前。我本来对放弃考研,只有一点不甘心,觉得也没有什么,但就在那一刻,悔恨如潮水将我淹没!是啊,我当年放弃了什么!当年为什么就没听老六的劝呢?当年为什么就没有坚持一下呢?哪怕不考研,考个新闻学院的双学士,去圆我当记者的梦也好!怎么就没去找自己信任的老师咨询一下,听听他的意见呢?怎么就没有好好地跟朋友说说自己的疑惑、不安呢?
这种强烈的情绪,过了不多久也就过去了。想起考研,还是只有些不甘心而已。
它让我明白,眼光要长远一些。当时不能做的事,过后也一定不会再有机会去做,所以,花开堪折直须折,抓住当下就好。还有,就是一定要想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哪有两全其美,只有取舍得当。
再回到遗憾。遗憾这种情愫呢,只有当放弃的那个选择会比目前的更好,而且认为自己有条件有能力去做到却没有去做时,才会产生。比如,我从来不为自己放弃招工选择了高考而遗憾,也从来不为没有考入外语系而遗憾。因为前者明显不够好,而后者,我没有机会。
作业:(1)切记一切故事都源于记忆,其本质是“故”而基本无关乎“事”,理解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为什么心理医生不要关注当事人讲了什么故事而是思考如何讲这个故事、讲这个故事为了什么。(2)讲一个让您遗憾的故事,体会一下遗憾之美并尝试着将这种遗憾转为庆幸。(3)回答:“遗憾”是一种怎样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