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
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概览】
1)今天我读《诗经》,更喜欢就诗论诗,不愿夹杂更多附会和考证。
2)描写下女们为出嫁新娘祭祀忙碌准备的场景,简单纯挚,反映周初礼制的风貌。
3)古代齐(斋)与戎是大事,先民心中,祭祀仪式是无比圣洁、庄重、虔诚。
4)蘋是祭品,本诗用细致的笔墨,将祭品、祭器、祭地一一展现。
5)先点出采蘋菜、采水藻的地方,再写盛放、烹煮的祭器,最后祭地及主祭人。
6)本诗是为待嫁新娘举办祭礼,于情中叙事,于事中抒情,问答轻松明快,使祭礼既庄重又不失真挚。
7)下女们忙碌历历可见,与季女的感情和她美好有礼的形象跃然纸上。
【注释】
1)蘋:多年生水草,可食。
2)藻:水生植物。一说水豆。
3)行潦(háng lǎo杭老):沟中积水。行,水沟;潦,路上的流水、积水。
4)筥(jǔ举):圆形的筐。方称筐,圆称筥。
5)湘: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
6)錡(qí奇):有足锅。釜:无足锅。
7)奠:放置。
8)宗室:宗庙、祠堂。
9)牖(yǒu有):天窗。
10)尸:主持。古人祭祀用人充当神,称尸。
11)有:语首助词,无义。
12)齐(zhāi斋):美好而恭敬,同“斋”
13)季:少、小。
【译文】
哪儿可以去采蘋?就在南面涧水滨。
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
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筥和方筐。
什么可把食物煮?三脚錡与无足釜。
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边窗户底。
这次谁来做主祭?恭敬虔诚待嫁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