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轻挽,将爆竹燃尽的余烬,揉捻成半透明的绸带,于二月的枝桠间悠然游弋,宛如一幅诗意的水墨画,在时光里缓缓铺展。
我轻轻合上那本正批注到“星分翼轸”的《滕王阁序》,目光落向案头,那盆水仙不知何时已悄然抽出第七支花茎。青玉般莹润的花骨朵,正对着明净的玻璃,呵出了春天的第一缕朦胧白雾,仿佛在悄声诉说着春的密语。
办公室里的暖气片,似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发出一声悠长的轻叹,仿佛这悠悠二十日的闲散时光,也随着这声叹息,同茶汤里沉浮的杭白菊一般,渐渐凉却,消散在岁月的角落里。
犹记那日,在锁门前最后一眼瞥见的墨迹,依旧忠实地洇染在教案本的扉页之上。曾经批注的红字,已然褪去了几分鲜艳,化作如珊瑚般柔和的色泽,与那“潦水尽而寒潭清”的批注相映成趣,宛如岁月镌刻下的独特印记。
这些日子,每至卯时初刻,我总会自然醒转,仿佛身体里藏着一只精准的时钟,依旧铭记着五更天追赶校车时,梧桐道上那如霜般凛冽的星光,以及那寒风拂过脸颊的丝丝凉意。
此刻,站在镜前,那条素色丝巾被我系得从容不迫,然而,微微颤抖的指尖却不经意间泄露了心底的秘密——恰似某个早自习时,我不经意瞥见后排男生偷偷翻看《苏东坡传》,佯装没有察觉,唇角却忍不住暗自上扬的那一抹笑意。
沿着走廊漫步,尽头的教室门半掩着,如同一扇通往往昔与未来的时光之门。阳光透过缝隙,洒下一地斑驳,粉笔灰在这缕朝阳里欢快地跳起了熟悉的圆舞曲,仿佛在演绎着校园生活的灵动与活力。
倒数第二排的窗台上,那只寒假前不幸摔裂的陶盆,竟奇迹般地冒出了一抹新绿。凑近细看,原来是学生们用胶带将破碎的陶片精心粘成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抽象派花器,那稚嫩而又充满创意的心思,让人不禁心生暖意。
晨风轻拂,温柔地翻动着值日簿,在课代表稚气未脱的签名旁,不知是哪位调皮又心思细腻的学生,添上了一句“先生眉间朱砂痣,可比批注更灼目”,这俏皮的话语,惹得保温杯里正缓缓舒展的菊瓣,都仿佛被逗得笑颤起来,空气中也弥漫着温馨而欢乐的气息。
远处,高铁站方向传来隐隐约约的轰鸣,那声音仿佛是时光的召唤,想必是载着那些正匆忙补作业的少年们,穿越晨雾,奔赴新的学习旅程。
他们的衣角,必将裹挟着旷野中二月兰那淡雅的芬芳,发梢或许还凝着未来得及抄完的《滕王阁序》的淡淡墨香,宛如带着春日的希望与知识的韵味。
铃声,如同往常一样,将按时漫过钟楼,惊起的白鸽,扑腾着翅膀,翅尖会轻盈地掠过那一声声“阳春布德泽”的朗朗诵读声,而黑板左上角的函数公式,也终将与东坡笔下摇曳的竹影在此相逢,交织成校园里独特的文化风景。
我轻轻推开教室门,刹那间,四十七盏台灯依次亮起,连成了一条蜿蜒流淌的璀璨星河,照亮了整个教室,也点亮了每一颗求知若渴的心。
最后一粒晨星,仿佛眷恋着这充满希望的人间,缓缓坠落在讲台之上,幻化成朱笔批注的起点,开启了新的知识篇章。
原来,这滚烫而又美好的人间,一直都隐匿在墨香与青春草气息交织的地方,静静等待着春风,温柔地掀开新的扉页,书写下一段又一段动人的故事。
就让我借着这熹微灯火,去点燃这滚烫星河,照亮孩子们前行的漫漫道路。虽心中有些许无奈,但更多的是满溢的浪漫期待。
安子觅
2025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