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八月十日利奇马登陆中国浙江,次日迅速移动,随后在青岛黄岛区二次登陆。 截止到八月十四日,台风造成1402.4万人受灾,56人遇难,14人失踪,直接造成经济损失515.3亿元。”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面对那些倒塌的一幕幕,面对辛苦的环卫工人,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
直到现在,我提笔写下文章的此时此刻,利奇马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外面的街道上,一切又恢复生机,秩序井然。树木依旧充满活力,看着窗外出了神,我想用我拙劣的笔,写下那些天我的所见所闻以及抗灾感悟。
台风登陆那几天,让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我们社会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处处存在温情。风雨无情人亦有情,一份份爱心在此刻汇集。在灾害面前,大家团结一致,守望相助。
那些天,大大小小温暖人心的事迹出现在网络。让我更为深刻的理解到温情二字的含义。
温情是什么,是夹浦镇丁新村村民项春琴冒雨的那碗红枣桂圆粥。项春琴说,“一锅粥代表自己的一份心意,感谢他们在台风天里的坚守。”那一锅热气腾腾的粥,是作为基层群众对村干部,民兵的支持与感激。
温情是什么,是热心市民俞锋民捐出一万块的爱心,为救援部队增添装备。俞锋民说,“他曾亲眼目睹山鹰救援队的艰苦救援”,那一幕幕让他历历在目。看着救援工作一直持续到凌晨两点,他感谢他们的付出。一万块钱不只是钱,更代表的是沉甸甸的感激。
温情是什么,温情就是大台风中的小身影。各个阶层的人用他们的小力量,凝聚了整个城市的人心。
那几天,我在家中,时刻关注着微博,微信,关注着台风的动态。作为一名山东人,第一次经历台风,却还没有对台风有正确的认知。我曾在许多社交软件上看到有些人对待自然灾害的轻浮和不屑。有人甚至跨省驾车看台风,在我看来,他们的做法既可笑又愚昧。他们是否想过,台风强大的摧毁力,会让多少人经历离散。也许是因他们未曾经历,也未曾感受过,对待一些事情感性取代了理性。
但也许这次在自己切身经历之后也许会对天灾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我的身边,我第一次看到凌晨十二点,全村人集体撤离到安全地带的急迫,第一次体会到连续几天的断水断电。也听到有人因为这次灾害失去生命,亲悟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不堪。
台风虽然没有办法避免,但只要做好预防灾害的措施,就如同与自然灾害的斗争胜利了一半。台风来临前,我们要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好备用物品,并注意听各层领导的指挥,以便随时准备撤离。
台风过后,亦是晴天。我们感谢环卫工人,感谢基层干部,感谢民兵,感谢军人,感谢一切走在抗灾前列的人。同时感谢没有被灾后的一片狼藉给吓到的自己。面对满目疮痍,我们没有置之不理,反而有些地方组成了青年志愿团,为城市的洁净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雨过天晴后,只有空气中弥漫的海水的腥味,告诉我们台风曾经来过。一切又变得井然有序,道路依旧一尘不染。这是环卫工人冒雨忙碌的结果,大家可以做的就是各行各业回归自己的岗位,就是对自己城市最大的支持。
微风一聚,就能产生台风的力量。同样,面对不可抗的力量,我们唯有团结一致的面对。一场台风,卷走了积蓄,卷走了房屋,卷走了生命,卷不走的是我们团结一致抗洪的决心和毅力。风雨同舟,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将我们的家园重建的更加美好。
灾后重建工作不容小觑,因地制宜,莫失良机。我们身为学生能做的就是要加强防灾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工作中去。
灾害冷酷,人心温情。感谢这次台风的经历,让我们有了对灾难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知。面对已经过去的灾难,我们的需要用理智战胜感性,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灾难。我们无需害怕,无需惶恐,冷静面对,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并努力学习抗灾知识。
利奇马走了,八月又焕然一新。台风带给我们的意义远超于它带给我们的伤害。我们在台风中更坚定了我们信心,坚持了我们的执着。
写完文章,走到阳台,看着蔚蓝的天空,深呼吸,静静地看着,满怀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