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路人甲发问:心理咨询是啥?是不是就是唠嗑呀?笔者哑然,人们对心理咨询的了解程度和接受态度也可窥一斑。
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和生活成本增加,人们在不断“捞金”的同时,逐渐意识到幸福指数并不高。特别是一些明星、名人因抑郁自杀的新闻见诸报端,“关爱自我”、“珍惜生命”的需要已成为社会关切。许多人特别是莘莘学子们热衷学习心理学,让全民心理健康事业呈现一缕缕曙光。
然而,许多人在考完证后,却一脸茫然,“满嘴是名词,到处找病人”的现象比比皆是。什么是心理咨询?怎样才能成为一名资深咨询师?这些“困惑”闪现在头脑中如冰山一样无法消释,特别是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工作方法和技术咨询,会使来访者混淆“咨询”与“唠嗑”的区别,不但咨询关系难以建立,更为解决心理顽疾平添了阻碍。笔者通过专业教师面授和朋辈督导,自觉受益匪浅,将经验教训进行了思考,与君共勉。
思考一:如何顺利进入咨询状态?
咨询活动的主体就是咨询师和来访者,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以明确的“咨询目标”为方向,以“方法技术”为手段,最终达到缓解来访者情绪,改变认知,最终达到知、情、意、行统一,人格完整和来访者自我成长。因此,咨询师的综合素质和“三观”认知是非常重要的,不但要遵循咨询伦理、职业道德的要求,还有对法律和公德深怀敬畏之心。在咨询实践中,保持“价值中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就要求咨询师有虚怀若谷的胸怀和积极热情的态度,让来访者感到尊重、关心和积极关注,让来访者一吐为快,从而达到倾泄负性情绪,清理内心积怨的效果。咨询师要从仪态、措辞、口气、声调、节奏、表情、微动作等细微之处入手,让来访者如沐春风,感觉到温暖安全。在咨询中,咨询师要善于控制节奏,对来访者提出的困惑应做到“你急我不急,认真想问题。”,“静一靜、等一等”,往往会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效果。特别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初,要避免“多话”和“封闭式提问”,慎用“自我开放”和“释义”,因为这些技术运用不当,轻则会使来访者产生“注意狭窄”和“阻抗”,不利于自我探索,重则会破坏咨询关系甚至中断咨询。
思考二:对来访者应保持什么样的态度?
仁厚宽容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但咨询师要明确“边界”的概念,可以“共情”,但避免“卷入”,特别是咨询中易出现的“反移情”现象,不但大量消耗咨询师的情感,而且难以理性、平和、客观地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所以,在运用“共情”技术时,要适当、适度、得体,避免让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脆弱”、“敏感”、“歇斯底里”等错觉。在咨询中,对来访者要采用“抱持”的态度。“抱持”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原指“搂抱、抱住”的一种姿态,“抱”是诚实和自觉,是“抱持”的基础,而 “持”内含法度、分寸和操守,是“自治”的体现。心理咨询师既不是“管理者”,也不是“说教客”,更不是将自已的价值观或生活经验强行“添压”给来访者的莽夫,而是擅听者、守护人和真心陪伴的“小伙伴”,因此,咨询师的重点工作就是“助人自助”,运用“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抱持”来访者,启发来访者自我觉察、自我探索,从而达到自我成长的目标。
思考三:心理咨询中要避免哪些雷区?
“得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心理咨询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解决来访者的全部问题。刚刚拿证的心理咨询师们往往觉得霸气外露,盛气凌人,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英雄气概向一切心理问题宣战,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念头。心理咨询只能诊治一般、严重及部分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因此做好鉴别诊断是关键。对于不擅长或精神疾病的来访者要及时转介;对于病程较长、有自杀倾向或伤害他人的来访者,一定要做到保密例外并转介;对于突发应激事件的心理援助要量力而行,必要时转介。对每一名初诊的来访者,都要按程序全面客观收集“一般性资料”,从高到低鉴别诊断,运用SAS、SDS、SCL-90、EPQ、MMPI等常用的量表进行辅助诊断,确保诊断准确,因病施治。同时,按照咨询伦理、咨询道德和“医不扣门”等原则,不应为自己的亲朋好友直接做咨询,不应“主动”为他人做咨询,不应做自己不擅长领域的咨询,才能保全自己,不断提高。心理咨询技术是个循序渐近、不断熟练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只有不断坚持、坚持、再坚持,终有天会从一名“小鲜肉”变成“老司机”的。
思考四:针对不同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
从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实验心理学实验室伊始,标志着现代心理学诞生,之后的数年间精神分析、人本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主义等等不同流派的的数百种心理咨询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应时而生,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抛开这些枯燥的理论不谈,就咨询实践而言,都会遇到“揽了瓷器活儿,缺少金刚钻儿”的问题,虽然时下人们对表现力、感染力较强的催眠、绘画、沙盘、焦点等疗法趋之若鹜,觉得好用致极,但没有任何一种疗法或技术可以治疗所有问题的。系统脱敏法,生物反馈疗法、暴露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求助者中心疗法等等对于焦虑、恐怖、强迫、抑郁、神经衰弱也都有效,但需要明确来访者的靶点症状,综合运用疗法才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亦可将心理咨询与神经科治疗相结合,运用心理咨询、药物、物理康复治疗甚至中医理论,才会标本兼治,恢复如初。所以,学无止境,“技多不压身”正是心理咨询师成长的必然过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也许就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宿命。
讲一个小故事。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县发生了一件当朝宰相张英与邻居叶秀才为了墙基争地界打官司的奇闻。张家的墙靠着叶家墙基建好,叶秀才认为张家应该留路,便告到官府,张家写信禀告北京的张英。张英回信只有四句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管家明白主人的意思,让叶秀才看了这首诗,他感动地说:“宰相肚里好撑船,张宰相真是好肚量。”第二天张家拆墙后退三尺。叶秀才惭愧也拆墙后退三尺。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百米长六尺宽的巷子,被称为“六尺巷”。这是一首典型的心理咨询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说明这在宰相眼里是小事,让他三尺何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万里长城在,不见秦始皇。”诗句改变了家人的认知观念。人生苦短,要快乐生活,与人争斗对大家无益,事件圆满解决。
古时“张英”不常有,而现代的“心理咨询师”业已出现,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坚守“生命无价,健康至上”的信念,让“来访者”重拾幸福和快乐,让社会更加和谐进步,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才更有价值、有意义,也必将充满荣光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