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南方某报在显著位置刊发一侧新闻调查类的报道。一时间,各种小升初交流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一样沸腾起来。
至于报道内容是否属实,我无从说起。显然之,真相在这里几乎毫无意义。我只是看到了很多家长一片呼声。其中拍手叫好呼声一浪更比一浪高。有好事者一副道貌岸然高呼:漂亮!民校考试掐尖,那普通孩子机会在哪里?——这样的论调似乎一种替天行道的味道。
一时间,群里呼应此起彼伏。然而,普通孩子因为自己不拔尖,就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停下来一起漫步,对拔尖学生就公平了?十分奇怪的强盗逻辑。看着群里那些一呼百应的嘴脸,我似乎看到了“儿子打老子——应该!”那个得意和忘形。
有甚者,举着义务教育的旗号,在摇旗呐喊: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合乎年龄的孩子都应当均等接受义务教育。这样的论调,似乎言之有理,证据确凿。然而,义务教育主体责任者是谁呢?自负盈亏的民校选择自己的生源又错在哪里?掏出真金白银的家长,想给自己的小孩找个理想的学校,又犯了什么王法呢?
孟母三迁,终成孟子大家。如果彼时当政者强令禁止孟母搬迁,恐怕最后的孟子只是一个在市场里杀猪佬,或者每天奏哀乐替人治丧罢了,中国儒家文化思想领域里,该是另外怎样一种景象,我不得而知,也似乎不容我等之辈去担忧罢了。但我只知道,择校不是当下的独有现象,早在孟母时代已有之。这又何罪之有?
表面上是热闹非凡小升初问题,其实深层次的是一个血淋淋的人性问题。今天小升初的纷争,让我又一次深切地体会了“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其中很多人似乎片面指责后进者拉着先行者的后腿。但是,我们似乎很少意识到:既得利益的高高在上者,落井下石,挡住后来者之路。如果没有两种力量的相互呼应,夹在中间的民校小升初阶层,不会变成过街老鼠。某报 仅仅是一份新闻报业而已吗?我似乎看到散发刺鼻的味道的报纸后面,是高高在上的高墙
民意诉求不计其数,为何唯独小升初的诉求,所谓的民众一呼,上层就立刻回应。以这样的热情服务,恐怕没有处理不了的事情了。可是,其他民生诉求,往往都是束之高阁,日后按部就班地按规定工作日回应——不会提前,也不会滞后,少则一周,长则一个月罢了,甚至于沦落到踢球之中,你踢我传、我传你踢的游戏,见怪不怪!
有一个故事,我至今还记忆犹新:有一次,我去海鲜市场,破天荒第一次买螃蟹,当我挑好一只螃蟹,放在篮子里,还没有来得及盖上盖子,螃蟹已经爬出篮子外,我只能放弃挑选下一个螃蟹机会,赶快夹着逃跑的螃蟹往篮子里扔回。这样来回折腾多次,卖家看到此景,只是笑一笑,在我夹回逃跑螃蟹的同时,顺手丢进另外一只螃蟹。我以为卖家趁机给我兜售次品。疑惑之间,只见两只螃蟹在篮子里相互撕扯,其中一只就要爬出篮子,另一只又把它拉下,相互拉扯,忙得不亦乐乎。我才得以顺利地选购其他我所需的螃蟹。
今天,“替天行道”者和“孟母”的效量,是不是就如篮子里的螃蟹呢?夜深人静,我实在是想不出任何东西来,眼前一片红色的海洋,那是在历史书上没有记载过,父辈们口述的过去——毛头小孩竟然揪着自己的老师痛打不止。这样的历史仿佛在昨天,又好比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