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部门小伙伴为了以美美的姿态迎接夏天的到来,开始奇妙而卓有成效的减肥之旅。方法是每顿吃一样的东西,比如中午就只吃鸡腿,晚餐就只吃黄瓜或者西红柿等,基本不吃米饭,一个月不到已经瘦了10斤。是不是很让人羡慕?!
她用的这种方法,印证了我之前听到过樊登解读一本畅销书《谷物大脑》中所介绍的,他举了自己的例子,说一个医生给他一个减肥“秘籍”,即连续33天,不要吃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品,然后其中两天断食,结果他瘦了15斤,还是肚子上的肉,即内脏器官的减肥;随后也介绍到这本书中,建议大家可以随便吃肉吃鸡蛋,吃多少都没关系,你担心鸡蛋吃太多胆固醇高,作者告诉你不从外面摄入胆固醇,体内就会制造出胆固醇;你担心吃太多肉脂肪会超标,作者说“大脑真正的爱人是脂肪”。为什么不要吃碳水化合物食品,比如米饭和面条,特别是面条,面包,饼之类的食品?是因为这些食品中“麸质”的含量特别高,麸质是谷物特别是小麦中的一组蛋白质。小麦与黑麦、大麦,还有燕麦十分相近。因此这些谷类也含有麸质。麸质使面团具有坚固的结构。在面包加工时的醒发过程中麸质蛋白形成网状结构,如果没有麸质就不能形成这样的结构,面包也就不能发酵(来自百度),有些面为什么那么有嚼劲呢?这就是“麸质”的作用。所以它被称为“粘性蛋白”,作者认为麸质会影响人的脑部功能(不管是不是真的,我最近的饭量是有意无意间少了),甚至是脑部炎症疾病,产生脑功能障碍的一个因素。有些人甚至自己对“麸质过敏”还不知道。
无论是对于解读这本书的人说的话、这本书的内容还是这本书的作者都引发了不少的质疑,方舟子就扒出《谷物大脑》作者珀尔马特的背景,称其作为脑神经外科方面的人士基本没有营养学的根基(Sarah:其实营养学都不被主流学术界认为是科学学科),当然随之而来,书中的观点也并没有殷实的实证研究支持,作者发表的文章不是学生时代发表的就是发表在非学术期刊上的介绍文章。
对于这类质疑,我认为极为正常,哪怕都是全世界最顶尖的专家医生,对同一件事情给出的观点也会大相径庭,比如一个认为细菌就是造成人类生病死亡的元凶,所以要尽可能的杜绝与它们接触,尽可能的干净;另一个权威专家却认为人接触细菌没有关系,反而提升了自身适应力,她自己就属于不到手看得出脏了绝不洗手的类型。看似在“打架”,但反而交织着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引发不断的研究,探寻真相,无限接近真理,其他学科或者社会发展也都是这样的。在这种不确定中,我们普通人应该如何选择呢?我觉得我们的“中庸之道”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适可而止,过犹不及;以及道家的“道法自然”还有我一直推崇的“森田疗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回到减肥话题,你可以有自己不同的方法,但本质还是合理控制饮食(但不过于压抑自己)和适度的运动。所以我们要抓本质,找方法,验成果。
小朱朱,麻麻过去太过相信别人(现在好像也是,哈哈~),现在刻意练习更多的独立思考,前提是不要只听一家之言,而是尽可能的去了解它的全貌。这样才能客观,才是思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