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今天清明节,我们回到妈妈家,去上祖坟扫墓。
早上去超市买了一会东西,出来时就发现下起了小雨,纷纷扬扬一直下,回到家,雨也停了,就好像是为了应杜牧那首诗的景。
爸爸和叔叔也从坟山上回来了,和我们前后脚进家门,他们是去“领生”的。也就是把祭祖用的公鸡带到坟山,杀了后把鸡血淋在坟山一个统一的地点,这是一个不可少的程序。
我和妹夫一起动手,把鸡毛处理干净,叔叔再来把可食的内脏掏出洗干净后塞还回去,我们在土灶山烧起大火,放入整鸡,火腿肉烀炖。
中午2:00,我们带上祭祀用的鸡猪鱼肉、水果糖果,米饭素菜,乘坐两辆车上山了。
拜完了一座山,再拜另一座山,到处走走,认识一下长辈的坟墓。
磕头上香烧纸钱再吃饭,这就是上坟的流程。今年上坟不能用火了,所以放上香纸,再磕几个头就结束了 ,饭又带回家去吃。
记得小时候,一个大家族相约,几十口子的人,每家必带一只大公鸡,一块火腿肉,几斤米,其它蔬菜随各家的意:甲家凑蚕豆,乙家凑莴笋,丙家凑白菜……。
一行人,拉着手推车,车上是野外做饭的柴米油盐,大锅小碗,盆盆罐罐,活鸡肉菜,还有走不了远路的老人和小孩……
浩浩荡荡的走在上坟祭祖的路上,每一座山上都有几棵大柳树,一起上坟的小伙伴,摘杨柳编成帽子,戴在头上,好像很清凉。
到了坟山,大人们忙忙碌碌的杀鸡做饭,小孩们打闹嘻戏,整座坟上顿时热闹了起来,等到大人们做好饭,上香烧纸磕头的流程完成,找个避风处的平地,席地而坐,开始吃饭。
人很奇怪,总会觉得在野外吃食物,似乎是更好吃一些……当然,菜品总是很丰富,农家鸡肉火腿肉的香浓也许就集中在上坟的这顿上了。
这样的祭祖,是我们小时候一年中最期盼的时刻。已去世了的爷爷也常说:祖先也很喜欢我们小孩去看望他们的,他们会躲在云彩的后面看着我们笑。
可那样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了;自我爷爷那一老辈人相继去世后,这种盛况就再也不会出现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族里很多的人都为家庭和自身的发展到外地打工,借着上坟的机会相聚,带着孩子踏青的时光越来越难得,以前的岁月也永远的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