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书结构
2.心得记录&结合自己产品的思考
复杂的产品不可持续
不停地堆砌需求简直可怕
>因为增加的复杂性导致他们很难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功能。
特征
简单的表面背后可能以复杂的逻辑,这才是最高的境界
>简单并不意味着最少化。朴素的设计仍然具有自身的特征和个性。
认同
>简单并不意味着欠缺或低劣,也不意味着不注重装饰或者完全赤裸裸。而是说装饰应该紧密贴近设计本身,任何无关的要素都应该予以剔除。
了解你自己
好图,围绕核心目标做取舍,get
围绕核心目标做取舍
第2章 明确认识
设计的两种方式:1.一句话描述设计需求,简单粗暴描述设计目的,在做取舍的时候经常看这句话就可以把自己从误区中拉回来;2.融入用户场景,提供最佳的体验,考虑各种细节,费时,但体验最好。做取舍的方式:知道什么不能做,省去纠结的时间。
>我有两种方式来建立这个认识。
简单而迅速的方式是用一句话把它写出来,包括我要设计什么、要遵循哪几条设计规则,尽量使用最简单的术语。然后,在面对设计功能对照表而犹豫不决时,我就会暂时停下来,问我自己:“做这个表是为了什么?”这个描述是我判断设计是否简单的基准。在做一些比较小的设计(如大型网站中的一个页面)或者在我多多少少了解设计背景的情况下,这种方式都是很奏效的。
更好而花费时间更长的方式是描述我希望用户拥有什么体验。具体一点儿说,就是描述用户的使用情景,以及我的设计怎么满足用户在该情景下的需求。在设计一些大型项目时(比如整个网站或者移动设备),这种方式很合适,因为这种方式可以让我深入透彻地考虑到每一个细节。
在我不确定怎么解决某个设计问题时,描述用户的体验也非常有用。在设定了目标和限制之后,我就知道什么方案不合适,因而会有更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那些合适的点子。
对,比如你觉得百度产品丑,那是因为你不懂他的规范;你觉得移动产品丑,看似用户需要的字段不包含,因为你不懂他们的业务逻辑和企业性质,比如集团架构和信息传递方式~
>每个设计都是在考虑诸多限制之后给出的方案。最好是在设计之初就搞清楚都存在哪些限制。然后才能保证自己的设计能够与用户的需求紧密贴合。
走出办公室
理解主要就是看用户第一反应是否合产品设计初衷一致
>很少有用户是在这种安静的环境下使用软件的。用户体验是否简约必须要在纷乱、多变的环境中才能考察出来。
第4章 删除
赞同
>传统的观点认为,功能越多,能力就越强,产品的用途也就越广。但是,刚才说的这些例子更注重功能的深度,而不是广度。
避免错删
砍不必要的功能而不是核心功能
>删除功能时要避免错删,而把一切难于实现的功能统统抹杀就是典型的错误做法。
关注核心
对于我们的产品来说基本功能就是查缴办
>与新增功能相比,客户更关注基本功能的改进。
砍掉残缺功能
>> 经济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沉没成本误区”。事实上,用于创建这部分功能的成本是不可能收回来的,因此判定这种功能的唯一方式就是看它能够发挥几分作用,看保留它会额外导致多少成本。
排定功能优先级
>> 不要以功能的多寡来认定产品的价值,应该看产品能否满足用户最高优先级的目标。[插图]给那些轻易就能够满足主流用户需求的功能排定优先次序。
负担
说的对
>去掉那些可有可无的选项、内容和分散人们注意力的玩艺儿,可以减轻用户的负担,让用户专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决策
不能太贪心哦
>满意度要高于选择多的情况
提供有价值的选择
>如果选择超过了一定的界限,特别是在很多选择都相似的情况下,选择反而变成了负担。
分心
说的对,形容的很恰当
>文章中的超链接表面上能够提供额外的补充信息,但是每个链接都在说“先停一停吧,看看这链接后面有什么?”这无疑会打断用户的思维,转移用户的注意力。
也是一种思路
>放置这些链接最好的地方是页面底部,当用户看到它们时,已经把文章看完了。如果用户没有把滚动条向下拉那么远,只能说明文章本身不吸引人。
聪明的默认值
还得有数据嘛,要不你怎么选。
>他们会在表中预先放上你搜索的和与之接近的两种车型。通常,系统选择的车型恰好也是你希望比较的。
这个倒未必吧,比如新闻资讯和视频网站,希望看到的都是最新的内容
>还应该记住一点,当一个客户再次光顾网站或应用,他通常愿意以前次离开的状态作为起点。
选项和首选项
问题在于一个导航栏做两种交互方式真的很奇怪吧。如果是有意义的选择还不错,比如在推荐的基础上给我更多选择套餐的机会。
>简单的用户体验不会强迫用户去做这种选择,哪种方式最有效应该是设计团队考虑的问题。
如果一个选项还嫌多
全心全意促进支付成功率啊
>因而在结账这个环节,网售商删除了其他每个页
但是你不说清楚,用户为什么去写呢
>把“产品搜索: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即可帮您找到合适的产品”替换成“产品搜索”,就能从24个字中省去20个。
已订业务查看详情不用加问号吧
>把标题本身作为链接可以让页面更清爽。
第5章 组织
赞
>如果你想通过组织的方式来简化设计,要记住最重要的一点是只强调一两个最重要的主题。
分块
设计心理学嘛
>我在要求用户把项目分成块时,他们通常是分出6组。
是非分明
>> 另一种组织信息的标准是特点,例如舒适度、技术、载客量。
网格
>> 网格布局也会让人感觉局促和受压制。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设计一个不对称的布局。
分层
让人们每次都只知道一个元素
>利用感知分层技术,我们可以把一些元素放在另一些元素上方,或者把两组元素并排起
期望路径
和做产品一样,设计产品时产品经理往往会为用户设定一定的使用路径,和文中建公园时设定的路径一样,但并不是所有用户都会按照设定好的路径执行任务,说明设定的路径不是用户期望路径,因为前期的调研太重要了
>你再到人比较多的某个公园或某块草地上去玩时,注意两件事。首先,看看有没有设计者或建筑师在公园里铺设的小路。设计师是从天空向下俯视的角度想象人们应该怎么在空间里穿行从而设计出这些小路的,小路通常都是笔直整齐的,呈某种几何形状。其次,再注意一下人们在散步时横跨草地踩出的小路。这些不起眼的“期望路径”通常都与铺好的路不一样。
渐进展示
有道理,不是所有用户都希望我看到全部功能,对于主流用户来说,精密控件简直就是多余的,有干扰的
>通常,一项功能会包含少数核心的供主流用户使用的控制部件,另有一些为专家级用户准备的扩展性的精确的控制部件。隐藏这些精确的控制部件是保持设计简单的不错选择。
阶段展示da
>> 还可以随着用户逐步深入界面而展示相应的功能。
在搜索结果中再去搜索
>用户一开始可能只会使用简单的文本框来搜索,如果效果不好,他还会在结果界面上寻找筛选和排序选项
适时出现dan
辅助的非必要的功能要隐藏,需要的时候再出现,就像文章中复制时候才会出现问号,进而引导用户点击
>首先,尽可能彻底地隐藏所有需要隐藏的功能。其次,只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位置上显示相应的功能。
隐藏的要求但
get√
>三个策略——删除、组织和隐藏——可以非常完美地结合起来:删除不必要的、组织要提供的、隐藏非核心的。不过,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最后一个策略,转移,则涉及对界面进行重新布局。
信任
赞同,比如用手机导航,计算机能做的是规划路线,计算行程所需时间,给出多种方案;用户能做的是在各个方案中最优选择,一旦行程过程中交通路线发生变化,比如有更快路线,计算机提示用户是否需要更换,最终控制和决定权在用户。
>构筑信任关系的唯一方式,就是让用户参与测试原型或实物模型。在能够正确地把握如何分配任务之后,让用户专注于选择和指挥,让计算机专注于存储和计算。
第8章 最后的叮嘱
各司其职,机器和人做自己擅长的事儿,比如机器负责存储,人负责来做决定~
>创造简单用户体验的秘诀就在于把复杂性转移到正确的地方,让用户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简单之美。
还有一点,终于知道为什么分割线和背景色对于用户的打扰程度不同了,因为分割线相当于和页面中表达的重要的信息时再一个平面上的,是可读信息的内容之一,而对于背景色来说是在页面中表达的信息更底一层的,相当于是不可读信息,这样做就可以不干扰用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