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初上学时,时常会有些调皮的同学,给别人起个外号什么,出于恶作剧的心态,这些绰号大多以体貌特征或某个明显的优缺点为切入点。小朋友的观察、联想的能力又极强,所起的绰号既形象又生动,让人是哭笑不得。成年以后,再去回想青春岁月的那些绰号,还挺有意思的。但在当时的情境下,也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坦然接受这份青春的调皮,而且可能会有一种被嘲讽的感觉。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当孩子困扰于被起外号时,你该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情。
我们先来听听,这段在孩子被同学起绰号时,妈妈和他的对话:
儿子:妈,我像个豆芽菜吗?
妈妈:什么?
儿子:我同学给我起得外号。
妈妈:他们应该是在和你开玩笑呢。没关系,宝贝,咱们以后多锻炼身体,把自己练得壮壮得就好了。
儿子:那我现在不还是豆芽菜吗?
妈妈:怎么会是豆芽菜呢?你一直都是棒棒的。
儿子:你跟他们一样,都拿我开玩笑。
估计这位妈妈到了最后,也没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她跟那些同学一样,在开他的玩笑。在这段沟通中,这位妈妈到底有哪些沟通是错误的呢?
当孩子在外面被同学起外号觉得不舒服,回家跟妈妈沟通这件事的时候,这位妈妈并没有考虑到孩子情绪感受的强度,只是为了能让孩子舒服点儿,就告诉孩子应该是同学在跟他开玩笑。这样就忽略了孩子的情绪,显然,孩子也并不接受。而接下来妈妈告诉他把身体练得壮一点,就可以避免别人叫他豆芽菜了。在没有考虑到情绪的前提下,直接给了这样敷衍的,貌似宽慰的建议,给孩子的感觉就是“豆芽菜”这个称号挺适合他的。另外,其实孩子跟妈妈说这个问题,并不是为了让妈妈安慰他,而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案。但遗憾的是,一直到最后,也没有得到一点儿突破性的建议。
如果孩子在跟你沟通的过程中,长期得不到任何收益,那他将会慢慢的疏远你。以后他要是再需要有问题探讨时,就会选择其他的人,而不是父母。那怎样沟通,才能真正帮孩子解决被同学嘲笑的问题呢?
首先,你要做的就是,关注孩子被嘲讽后的负面情绪感受,尤其是告诉孩子无所谓的模式是最不可取的。这一步并不一定要求你做什么特殊的处理,只要能让孩子把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说出来就可以了。同时,让孩子意识到,你有关注到他的情绪,并表示理解。比如,你可以跟孩子说:“别人这样说你,你是不是很不开心呀?”或者“如果别人这样说我,我也会觉得挺不舒服的”等诸如此类的内容。
接下来,你要根据孩子的具体问题,给出相应的方案。曾有专家提出过“问题归属原则”,意思就是说,当解决问题前,首先需要搞清楚问题究竟归属于谁,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也就是说,“谁痛苦,谁改变”,“谁痛苦,问题就属于谁”。根据这个原则,当孩子被他人嘲讽、起外号时,孩子肯定是很不舒服的,所以这个问题自然属于孩子的,需要改变的,就是你自己的孩子,而不是那些起外号的孩子。你可能会觉得奇怪,别的孩子给我的孩子起外号,为什么问题还是我的孩子的呢?还需要我的孩子做改变呢?
嘲讽他人,的确不是什么好的习惯。但,这个世界不可能因为你的不舒服,就完全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有所改变,我们只能在一定限度上修正外在事物,最大限度的修正自我。这样,才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舒服。被起外号很不舒服,孩子回家跟家长吐槽,这说明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也是孩子需要改变的部分。
那你如何帮孩子分析问题,给出方案,辅助他的改变呢?
想要给出方案,就要先引导孩子思考原因,让孩子主动思考一下,别人为什么会这样说他。比如,你可以这样说“你觉得他们为什么会叫你豆芽菜呢?”这个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清楚,别人所起的外号,或许是跟你的某些不足相关联的。既然如此,你就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注意,你不能像前面那个妈妈一样,简单直接的告诉孩子解决方案,这样会让孩子感觉不舒服。
分析完原因之后,你要引导孩子思考,除了生闷气以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会他发散解决问题。比如,你可以告诉孩子直接跟对方表示,你这样说我很不开心,希望你以后不要再说这样的事儿了。或可以跟老师沟通一下这件事儿,当然,也可以干脆就置之不理,慢慢让调皮的孩子觉得,你也没有什么回应,他就觉得无趣了,也就不再说你了,等等。
最后,你一定要注意跟孩子强调,如果这类事情让你觉得不舒服,就不应该去效仿这种做法,去伤害其他的人。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那按照这个沟通思路,刚才的那段对话就可能会变成下面的这种模式:
儿子:妈,我像个豆芽菜吗?
妈妈:什么?
儿子:我同学给我起得外号。
妈妈:你很不喜欢这个外号吧?也是,别人要是这样给我起外号,我也会不开心。但他们为什么会给你这个外号呢?
儿子:还不是因为我瘦!
妈妈:那你觉得怎样才能不让他们这样说你呢?
儿子:那我就把身体练得壮一点,堵上他们的嘴。
妈妈:堵上他们的嘴只是一个额外收益,最主要的是你因此身体会变得更健康了。其实除了锻炼身体以外,你还可以直接告诉他们你不喜欢这个说法,当然,你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除了生闷气外,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儿子:嗯,我会再想想。
妈妈:还有就是,既然你不喜欢别人这样说你,我们也要注意不这样说别人呀。
儿子:我肯定不会的。
好了,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当孩子被同学嘲笑,你该如何处理?你要在关注孩子情绪的前提下,按照“思考原因,发散解决,设定规范”这样的策略,给到孩子相应的方案。总之,别人所说的内容,肯定会跟我们自身的某些特质有关。找到关联性,对于问题的解决会有一定的帮助。你要学会示范并引导孩子发散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让孩子不再轻易被生活中琐事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