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之前开始看,看了不止一两遍,才敢写下这些文字。
一曲Another day of sun拉开了序幕,也奠定了这一部歌舞剧的基调,歌曲代替语言,舞蹈抒发情绪,带着浓烈的怀旧风情,演绎一段俗套仍让人唏嘘不已的爱情故事。冬-春-夏-秋-冬,一个轮回,再轰轰烈烈也还是回到原点,到底是首尾相及的完整。他们在梦想中与爱情相遇,又在梦想与爱情的抉择中离去。
两个心怀梦想的人有着相同的不得志的境遇,苦恼的同时仍然有着乐观的期待,志同道合的人的确是会相互吸引的。逃离了聚会的米娅被巴塞斯汀的钢琴音吸引,驻足毫不掩饰地欣赏。那一天是圣诞节,在与圣诞节格格不入的琴音里,她遇到了她,从此开始有了交集,故事隐约有了开始。
要说他们之间的故事正式开始,我觉得应该在那一次宴会之后,米娅毫不遮掩对小塞的兴趣,小塞几番矫情终是缴械投降,我一个行外人后来知道高司令和石头姐不是专业的舞蹈演员,舞蹈功底也是没有的,但是这一段舞蹈着实美,是自然的默契也好,千百遍的排练也罢,最后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段刚刚互生情愫的世俗男女,自然而灵动。
那之后他们互谈各自的理想,小塞的爵士乐,米娅的演员梦,米娅与当时的男友及其朋友的志趣不合更她觉得与小塞是那么的契合,有种相见恨晚的惺惺相惜。说是相见恨晚,深究却是最合适的时机,看过一句话,你喜欢一个人是因为这个人在特殊的时段里给了你特殊的感觉,米娅和小塞也如此。那段带着爱意的共舞,在深蓝神秘又闪耀的星空里,真的浪漫到哭。
他们在还不太忙的日子里享受着热恋,这段时日是真的快乐。当然不可能就此忘了梦想,米娅仍不断地参加试镜,小塞与朋友的合作中改变了最初的坚持,米娅的试镜仍不断地失败失败,与此同时筹备着她的独角戏,而小塞的乐队越来越红,他们在各自的艺术里踩着节奏,渴望有一天奏响华章。
忙碌让他们充实,也让他们聚少离多,小塞未提前告知的惊喜的相聚是一个转折点,喜悦过后是不可避免的争吵,未曾歇斯底里,可是相爱的人的互相指责总是特别扎心,扎在心上的痛以尖锐刺耳的烤箱的警报声表达给观众,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那种窒息,米娅夺门而去。说不清是谁对是谁错,两个人都不好过。
米娅的独角戏,小塞没有来,他是有事耽搁了,可是没有来就是没有来,在她最需要他的时候他不在。观众甚少,兴致缺缺,甚至有些人背后吐槽着米娅的独角戏,演出的失败和爱人的缺席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米娅已经濒临崩溃,与小塞告别,我很记得这段对话。“你去哪”,“我要回家”,“这就是家”,“不,再也不是了”。米娅崩溃又无助,小塞颓然又心碎。
尽管后来有伯乐看了米娅的独角戏之后相中米娅,尽管小塞鼓动了米娅带她继续回到梦想里,尽管米娅后来在演艺事业大放光彩,他们之间回不去了却是个很遗憾的事实。
他们的梦想都实现了,米娅结婚生子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某一天,米娅和丈夫走进一间酒吧,偏偏就是小塞乐队的酒吧,视线相交的那一刻,记忆和情绪如潮水般涌来,这让我知道他们还是彼此相爱,只是不在一起了,也让我知道一眼万年这个词的释义。熟悉的音调又响起,是初遇时小塞弹的那一首曲子,Mia&Sebastian' Theme,一曲牵出另一种圆满的结局,到了这一段是真真戳到泪点。
这段从现实中抽离的蒙太奇片段淋漓尽致地把不圆满的都圆满了,我想起一段话,“假如一切重来,我会在第一次见面吻你,推掉工作来看你的第一次表演,我会辞掉工作,跟随你到巴黎,巴黎也有好的爵士乐,我们会有美好家庭,在孩子丢给保姆的夜晚,开车带你进去吃饭,然后一起走进酒吧,听别人弹奏我做的曲子。”。另一个结局里,初遇时就拥吻,而不是擦肩而过,他放弃那个乐队,而不是放走她。偏执如我,更愿意相信这抽离现实的童话。
从现实中抽离又关照着现实,曲终人散后的相视一笑,仍是盛了爱意,也是释然。在对于梦想与爱情的选择里,没有公平不公平,只有甘愿不甘愿。不只是梦想与爱情,还有更多其他不得不做的选择,两者之间没有冲突自然最好,尽了最大的力气还是不能避免这样的选择,总有要妥协要放弃一方。这很难受,经年之后,甘愿的和不甘愿的,也许都会释然了。
把《爱乐之城》看了一遍又一遍,企图稀释骨子里的偏执。如何?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