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书馆翻来的《围城》已破烂不堪,封面早已老久,开头的几页页脚也已经磨坏。岁月给这本书的沉淀远不及读者对它的“热爱”。 除了感慨钱钟书的幽默,更加深陷于那似真实发生的故事中。曾经惊讶于张爱玲写尽的情爱苦乐,现也迷恋在钱钟书的围城中无法自拔。感觉这两个人是那么相像。
“婚姻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冲进去,里面的人想逃出来。”即使没有读过《围城》,也听过这一句话。方鸿渐是不是钱钟书的影子我不关心,其实确有些觉得如果不是人物传记,何以如此真实。从鸿渐在船上遇到鲍小姐就已经交代了鸿渐这些年的生活:父亲为了攀关系给鸿渐早早定了亲,而鸿渐不甘于这样的生活。“老天有幸”,未婚妻早亡,虽然对方鸿渐是一种不合人伦的庆幸,但这不就是是一个真实的人吗?鸿渐虽生在一个传统家庭,自己却并不封建。与鲍小姐的一夜情和拒绝苏小姐的爱,爱上唐小姐,与孙小姐结婚都不是偶然。
留学归来的方鸿渐说服了自己的良心,办了个假学位证书,在路途中,他是初涉情场的脱缰野马,放任自己的情感乱来。这混乱的感情随着鲍小姐的离开无疾而终,与其说是鲍小姐下船导致的,倒不如说是被鲍小姐甩了。这中间一些小人物很吸引人,比如打扫了鸿渐和鲍小姐一夜情床的用人,带孩子的女人,刻画得栩栩如生。
与苏小姐的爱情注定成为苏小姐的一厢情愿。苏小姐是个大户人家的女人,淡妆浓抹总是看起来那样美丽、静雅,鸿渐并不喜欢这样规矩的人,或者说他本就不喜欢这样拘束的生活。像每个男人一样,疯狂之后便是追求一个完美的爱情,而苏小姐并不是这完美爱情的选择。恰好,唐小姐出现了,唐小姐的自然美深深触动鸿渐的心。出于可怜,同情,懦弱,或许都不是,鸿渐对苏小姐始终不忍断绝,也许是男人的虚荣心吧。拒绝苏小姐与表白唐小姐同时发生,这也意味着鸿渐同时失去了两份爱,一份是他对唐小姐的爱,一份是苏小姐对他的爱。
三闾大学的聘任信让鸿渐在失恋的阴影中看到一丝光明,便启程去闯出自己的事业。这就是男人的生活,丧失了对爱情的期待,就转而追求事业的成功,好像也只能这样选择。颠簸的旅途加上时代中的战事,都不是最痛苦的事,最痛苦的是不得不结识一两个极度讨厌的人。到了三闾大学的生活是无数刚入社会的年轻人最苦恼而平凡的日子。上司的失信、同事的讥讽和敷衍、恶意的竞争、混乱的男女关系等等,除了厌倦和哀默,最想做的就是离开。
就像所有的婚姻一样,诞生在男人最需要的时候。天时是鸿渐的年龄,地利是孑然一身,处于异地,人和是有一个说不上爱但是不讨厌的女伴加上一窝起哄的人群。婚姻就是这样不得不成为现实幻梦,但每个未婚的人都去追求,就像要冲入围城。
婚后的生活通常都不会出现在童话中,或者简单一句“王子与公主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因为要么作者没有结婚,要么被婚后的琐碎搅扰得不忍孩童早早受着伤害。方鸿渐,孙柔嘉结为夫妇。从结婚这个仪式开始,夫妻的矛盾与和解便开始了,犹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两个结了婚的人究竟还有没有爱情?其实书中不用说,你我心里明镜似的:也许就像量子力学中那种量子的捉摸不定,爱情这东西,说它有可能没有,说它没有可能还有。两个人互相嫌弃,柔嘉觉得鸿渐两个弟媳成天互掐,甚至还会波及到她,即使她俩已经搬出来住,女大学生最受不得这个。加上鸿渐家里又比较传统,好似传统惹了事犯了错一样,当然传统也不是全不好,只是在不对的人身上不合适。鸿渐家里比柔嘉穷,男人的自尊与自卑会同时爆发,理智通常不会占主力地位。另外鸿渐讨厌柔嘉的姑姑,导致两个人最常吵架的因由大部分是对方的亲戚。
最后一次的争吵,仿佛鸿渐努力要挣脱婚姻的束缚,就像围城里努力逃出来的人们。只是逃出来了,又觉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