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好好吃饭么?当你被问到这一问题时,第一反应一定是这也算是问题?生而为人,怎么可能不会吃饭?但是当我听了这本书之后,我真的发现,自己以前真的不会好好吃饭,主要表现在吃的不健康,吃的太多高盐、高脂、高糖的东西;吃得太快,每次总是三下五除二就把饭吃完了,这也导致自己吃的比较多;吃得不开心,不能享受美食,吃了不该吃的、吃多的时候,总有深深的负罪感。听完这本书,我对自己说,吃饭真的要学习,要好好吃饭。
作者认为,学会吃饭首先要培养正念习惯。
一、培养正念习惯的几个原则
1、只有自己了解自己的身心需求。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自己需要吃多少,吃饱了没,还饿不饿。
2、通过想法和感受了解自己而不是惩罚自己。开放的面对自己的身体、情绪和饮食习惯,了解背后的想法和需求,而不是批判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明智的决定吃与不吃,或者吃多少。
3、没有不好的食物。食物没有绝对好坏,只有不同程度的价值和满足感。
4、计算热量是重要的。了解食物热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出饮食决定。
5、你的内在及外在智慧可以相互合作。内在智慧是对饥饿感、满足感、情绪和想法的觉知;外在智慧是利用食物的能量知识。
6、依赖意志力及罪恶感导致不满和挣扎。不用刻意依赖意志力和让自己有罪恶感,来让自己少吃或者不吃,这只会适得其反。关注自己吃东西时的想法和情绪,和自己保持联结,能更好的做到正念饮食。
7、你总会与事物产生某种联系。吃东西时的心境,决定了我们与食物的关系是正面还是负面。
8、每一口都能发现喜悦。学习正念饮食,能让我们充分享受食物带来的喜悦和滋养
9、你的生命不限于饮食习惯。饮食和体重只是生命的一小部分,人生还有很多层面值得我们去察觉、关注和欣赏。
二、真正的饥饿感
除了饥饿,我们进食的原因还有很多。为什么要了解我们的进食原因?只有知道自己为什么进食,才能更好的避开错误的进食模式。
一般来说,我们进食的原因包括:
1、生理饥饿。有了饥饿感然后吃东西,这是健康的进食模式。
2、看到食物就想吃。不管自己饿不饿,看到面前摆着食物,就想拿起来吃。我也有这种模式,很多时候明明不饿,但是看到桌上放着有水果或者零食,就想拿起来吃。吃完之后就会有深深的负罪感,觉得吃了不该吃的东西。
3、喜欢吃某样东西,和过往的记忆和经验有关。比如,很多人喜欢吃黄桃罐头,因为这是小时候生病时的慰问品,象征妈妈对自己的爱。吃黄桃罐头幸福的感觉会一直保留到成年甚至更久远。
4、基于社交压力,身边的人都吃了,所以我们也照做,感觉如果不吃就是不合群。
5、想要做“坏事”。长期坚持不吃零食,不吃过量。但是有时会有强烈的心理状态:我就是想多吃,做不应该做的事,这会有一种快感。
6、想被安抚。很多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比如焦虑、悲伤、愤怒时,会暴饮暴食,把高热量的食物作为发泄的出口和安慰的工具。
所以,为了避免过量饮食,我们要学习察觉饱腹感。包括味觉满足感、腹部饱足感和身体饱足感。饥饿的时候吃什么都会觉得特别香,但吃了几口之后,我们的味蕾适应了这个味道,味觉满足感就会降低。留意味觉满足感,可以帮助我们理性分析眼前的食物值不值得吃;留意腹部饱足感,可以帮助我们决定什么时候停止进食;留意身体饱足感,能让我们避免过量进食。我们很多家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认知:浪费粮食是可耻的。尤其是自己家做的饭菜,最好吃完,剩下就是浪费。殊不知,过量进食才是真正的浪费。因为这会让自己的胃口越来越大,吃得越来越多,而且吃得还越来越不开心。所以,勇敢的剩饭吧。
三、培养外在智慧
外在智慧帮助我们了解食物的能量。学会像管理金钱一样管理热量,不必要的焦虑就会消失。减肥的公式其实很简单,消耗的热量>摄入的热量,就能减重。所以,今天吃多了,摄入了过多的热量,可以通过多运动消耗掉多余的热量。所以,减肥还是那句老话,管住嘴,迈开腿。
四、改变饮食模式的练习
1、练习正念呼吸和迷你静坐。正念呼吸和迷你静坐都可以帮助我们慢下来,和自己的想法、情绪产生联结。
2、正念进食:四颗葡萄干法。用心观察葡萄干,留意它的大小、质地,调动五官来感知它。一颗一颗的把它放进嘴里,留意它给自己带来的感觉和味道。慢慢咀嚼,留意它的味道。按照这样的方法吃完每一颗葡萄干,决定自己是否要继续吃。观察自己是怎么做决定的。正念饮食让我们和食物产生更多的联结,有利于吃得香,吃得少,吃得享受。
3、感受饥饿的程度。用1-10分来评估自己的饥饿程度,将生理饥饿和其他饥饿区分开来,留意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了解自己的饮食模式。
4、喝下500毫升水。帮助我们觉知腹部和身体的饱足感,避免过量饮食。
5、500大卡挑战。找出5-10种可以不吃,或者可以减量的食物,在这些食物中找到每天减少500大卡的方式。制定计划,跟踪进度,同时保持一个弹性的心态。
五、金句
1、暴食是一个讯息,它告诉我们有个问题被唤醒了,需要被处理。
2、花点时间考虑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吃了想吃的食物,你会感到满足,不会再吃其他的食物。
3、通往持续性的改变需要试验探索、自我察觉及接纳,原本认为困难的事情也许其实很简单。
这不仅是一本关于饮食的书,还是一本关于人生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