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推崇贤能之才,使人民不争名夺位;不以奇珍异宝为贵重之物,使人民 不做偷盗的坏事;不炫耀可贪的事物,使人民不产生邪恶、动乱的念头。因此,有道的人治理天下的方法,是要净化人民的心灵,满足人民的温饱,减损人民争名夺利的心志,强健人民的体魄。要常使人民没有伪诈的心志,没有争名夺利的欲念。使那些智巧之人也不敢肆意妄为。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政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本章是老子对无为而治观点的具体论述与见解。
老子鲜明的提出圣人之治在于无为的观点。只要心里没有贪念,就不会有不满及争夺之心,从而使自己达到一种纯朴自然的状态。要使社会物质条件丰富,民众就不会为温饱而起纷争,生活安逸自在,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民众为了能使这种美好生活永远延续,就会自觉地维护这种和谐共处的状态。即便有一些自认为是的人想改变这种生活,民众也不会同意,从而使有智巧的人也不敢有所作为。
老子还说,不要使民众产生志向,但是要使民众的体格强健起来,有了强健的身体,就不会有痛苦产生;不崇尚贤者,就不会产生志向,志向是人心滋生贪欲的前因,如果内心存有志向,人们就会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而不择手段,这是恶行发生的一个前提。不以难得的货物为尊贵,那么民众就不会为了得到这些难以得到的东西而产生偷盗之心。老子还特别提到,作为最高统治者,首先不要存有欲望,而应与民众一样达到无知无欲的境界,因为民众是以圣人为榜样的,圣人如果有欲望表现出来,民众就会觉得不知所措而出现混乱。最后,老子说,能做到这些,就是无为而治,就没有不能治理好的地方了。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老子所说的无为,决不是什么也不做。
从哲学层面讲,老子提出的无为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遵循事物的自然趋势而为,不争,即是无为。所以老子说:圣人不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倡导要让百姓休养生息,让百姓填满肚子,强壮骨骼,专心做事,相互不争,自得安乐。
第二层:无为就是能放得下,有所不为。只有有所不为才能聚集精力有所作为,也就是道家的执一、贞一、守一的思想。
第三层:无是甲骨象形字与大篆金文中的“乐舞”,为是研究学习。要人们学而知其乐,指快乐的学习研究。
老子创立的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无为的,且道有规律,无为就是无主观臆断的作为,无人为之为,是一切遵循客观规律的行为。无为,就是顺应自然科学的作为,就是合理的作为,因而也是积极的作为。
老子特别指出凡事要顺天之时,得人之心,而不要违反天时、地性、人意,不要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所以说:天道无为,顺其自然趋势而为,无亲无疏,无彼无己也。
概括起来说,无为而治就是:以顺应民众的需求为重点来治理国家 不要强加少数人的意志,就可以很轻松或者说很顺利的治理国家!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之所以战乱不断、纷争不停的主要原因就是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肆意妄为、民众为了个人志向争名夺利的结果。
古往今来,多少恣意妄为的独裁者横征暴敛制造了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社会悲剧,又有多少人为了奇珍异宝、巧取豪夺引发了人为财死的人间惨剧。再看这些年,各种炫富风、网红经济把社会搞得乱象丛生、怪事连连,现如今光一套房子就能搅得整个社会人心惶惶。
资本的出现一方面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但另一方面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负面效应不断叠加也正在把人类推向自我毁灭的边缘。
即便是对2500年后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而言,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仍然闪耀着熠熠生辉的光芒,至少在三个层面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一,治理国家
无为而治本就是道家的治国策略,所以治国是无为而治的第一应用。在老子的国家治理理念中,一切强有力的行政干预(遇到战争、重大自然灾害或恐怖袭击等特殊情况除外)均是不可取的。对应到现代社会,各级政府的各种政绩主义和形式主义,包括为人民谋幸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均与无为而治的理念不符。在现代社会贯彻无为而治,就是倡导为政者要简政放权、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尽量靠民众的自为无为无不为,靠民众的自治无治无不治,政府只需要做好必要的服务工作即可;同时,还倡导为政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忌事无巨细一竿子插到底,要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属,让下属去完成各项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识人用人的工作即可。
第二,企业管理
无为而治用在企业管理上,倡导企业管理者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好企业发展战略和识人用人工作上,至于具体的研发、技术、生产、销售等工作,要充分依靠员工和下属来做。尤其是高层管理者,要想真正做到在大事上有所为,就要在小事上有所不为,就必须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方法,才能达到“君逸臣劳国必兴,君劳臣逸国必衰”的管理目的。
第三,教育领域
无为而治用在教育领域,要求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信赖孩子的能力和发展潜力(即道家所说的自化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试、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甚至去破坏,哪怕他会失败会犯错误也不要紧,因为他会从这些失败和错误中学到很多东西,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必要条件,并做必要的辅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