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再见光伏:中国制造风靡中东
十年前,在国内负责厂房建设,一家光伏企业主动上门寻求合作,提议租赁我们厂房屋顶安装光伏板,发电部分自用,余电上网,双方共赢。
彼时新能源方兴未艾,令人振奋,虽因种种原因未能落地,但我已对光伏产业心生向往。
十年后,项目转至中东,又一次与光伏企业打交道。深入考察后发现,中国光伏早已在全球市场上“封神”。
一、中国光伏: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中东当地不少光伏项目,其核心设备几乎清一色“中国制造”。光伏组件领域的隆基、晶澳、晶科、固德威;逆变器领域的华为、阳光电源,无不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企业凭借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和产业链协同,全面领跑。
从原材料到设备,再到新一代N型TOPCon与HJT组件,中国光伏在转换效率、低温性能、耐用性等方面不断突破,广受海外欢迎。特别是在中东高温强光环境下,中国组件性能依旧稳定,极具吸引力。
二、合作模式:买断or租赁,各有妙用
光伏合作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次性买断与长期租赁。
资金充裕者适合买断,设备寿命可达30年,长期节能显著;而租赁则适合现金流紧张项目,不需前期投资,分期付款,到期设备归属企业,性价比同样可观。
更重要的是,中国厂商不仅提供硬件设备,还输出整套解决方案:从系统设计、现场施工,到售后维护、远程监控,全链条“交钥匙”服务,大大降低了海外项目的落地门槛。
三、中东市场:潜力大,门槛也不低
中东市场阳光资源极佳,是天然的光伏沃土。但政策上仍有不小掣肘——不少国家以项目总负荷(TCL)为限,审批发电容量,影响屋顶光伏的扩展规模。
即便如此,光伏仍是工厂降本增效的最佳选择。屋顶原本闲置,若能“晒太阳变现”,不仅节约成本,还能提升企业的ESG形象与可持续竞争力。
最后,卷出路:中国产品的全球考题
在与国内供应商深入交流后,也真切体会到光伏产业内卷之深:性能卷、服务卷、价格更卷。
尤其在海外租赁模式下,谁能做到更低的度电成本、更稳定的系统运维、更高的客户响应速度,谁才能赢得长期合作。
但“卷”未必是坏事,反而倒逼企业不断进化。中国企业有产品、有方案、有服务,只要持续提升标准、深耕本地化运营,就一定能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大潮中占据更稳固的位置。
在众所周知的大环境下,愿我们彼此鼓励,相互成就,携手前行,共同成长与突围——抱团取暖,不再孤军奋战。欢迎+GZH 《地产枷锁》,并+我的VX:dichanjiasuo,+我们的互助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