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款产品,首先就是要找准市场定位,识别产品机会。有了切入点,后面的事务就都好展开了。本篇总结下识别产品机会的三个抓手,痛点和爽点和痒点
关于痛点,其实有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痛点就是未被满足,而且被广泛渴望的需求。难受不等于痛。真正的痛点,是你想去买张回家的车票,但是怕买不到;你想去面试,但是怕解决不了头屑问题,而被轻视;你想让孩子去更好的小学,但是害怕学校的各种考核,会把你的孩子拒之门外。真正的痛点是恐惧,是害怕。解决痛点就像是在用户无助的时候,提供了一个抓手,一根救命稻草,用户只能去抓它。
痛点,是产品的抓手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产品的抓手,就是爽点。
什么叫爽点?
人在满足时的状态叫愉悦,人不被满足就会难受,就会开始寻求。 如果这个人在寻求中,能立刻得到即时满足,这种感觉就是爽。
当年俞军在百度招聘产品经理时,招聘题目是百度如果要做音乐该怎么做?很多人都写了洋洋洒洒的规划书给他,有一个人只写了六个字: “搜得到,能下载” 。俞军就挑了这个人,他就是后来当上百度副总裁的李明远。
当年互联网资源非常少,人们上百度找音乐找自己想听的歌,一搜就搜得到,还能下载,这就是爽。
今天的外卖,你在家用手机下单,吃的就送到你家来了。你在河狸家上下单,美甲师就上门给你做美甲了。 有需求,还能被即时满足,这就是爽。
不过当你看到了用户不爽的状态,但是如果你没找到让用户即时满足的方法,那么你依然没有找到这个产品的切入点。
为什么?因为自我实现其实是一条漫长而痛苦的路,人的本性是懒惰的。你看到一个人展现出了勤奋、规整、自律,其实这是被一系列的恐惧、集体人格、潜意识压迫,才会呈现出那个样子。
所以,如果没有恐惧这条疯狗追着,没有爽点这种满足感来持续喂养,只靠一个App帮助用户实现自我,那可以不客气地说,这就是个不痛不痒的产品。
除了痛点和爽点以外,还有一个产品机会,叫做痒点。
淘宝上一直有卖家秀和买家秀,前者美如画,后者丑如渣。当然不排除部分段子炒作。不过段子来源于生活,买家秀确实不如卖家秀。试想一下如果买家知道自己穿这个不如模特好看,为什么还会买呢?这就需要模拟网购衣服时的场景。
看到一件衣服外观特别棒,你就会脑补自己穿上后,去面试,去约会,或者去其他地方时的场景。如果觉得这些场景里,这种形象就是你向往的,那你的购买欲望就会极大地增强。你购买的其实是虚拟自我,就是想象中的自我。你觉得买了这件衣服,形象上就能获得部分卖家秀中的效果,买衣服不再是保暖的需要,而是满足对虚拟自我的想象。
总结:
说了那么多,简单总结一下
产品切入点有三个抓手,分别是痛点,爽点和痒点:
第一点,痛点,要打中人的恐惧;
第二点,爽点,用户有什么需求,你能够即时满足他;
第三点,痒点,要满足用户想象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