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经》是由作者韬光居士出版的,称为《经》,即是对于失传的砭术做了系统的论述,为现代砭术的发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书中有三个当事人,是本书作者韬光居士,二是讲砭术的砭道人,三是采药老人,他为本书题跋,虽然砭道人讲术的砭术只是个”提纲挈 领”,但对”兴绝继灭”,”救世活人” 其功德无量。
《砭经》开宗明义纠正世人对砭术的误解:”砭术失传久矣, 砭石治病,非针非灸,世每以砭为针,误已久矣。"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注的:“以石刺病” 即用石针扎人的皮肤。
砭法与痧证:
从《黄帝内经灵枢》开篇的第一句话:“黄帝问于岐伯日: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这段话黄帝命令废除砭石,推广针刺,并制定制九针标准,创立俞穴,经络理论,推动针灸学的发展,削弱砭术的医学地位。
尝稽古今医学,备悉万病,独不明痧,因而人鲜其传,无奈世之患者比比也。(痧胀玉衡续序)
然行之大都妇人,以故为名医者不道,及考诸医书,古时未有论及,后人稍有青筋之说,仍略而不详,因而求人之信者少,疑者益多。(痧胀玉衡序)
砭道人兴绝继灭之心,著《砭经》-书,述砭术,明其法,正其误,使世
人一览了然,告知世人,人人可学习砭术治病。这块砭,可以集针、灸、按三法于一体,砭虽小道,其用甚大,救世活人,百病皆治。
《砭经》的意义:
论证了砭是中医的独立医术。《砭经》 首先对砭是中医的独立医术这一经典的学术观点进行了再确认。
砭法与痧证
中医病类:
外感:伤寒、温病、疫病内伤杂病
还应再加上一类,痧证
“砭”释:
砭道人明确指出砭石不是石针,他描述“砭之形:一日圆,似球非球,日平,似杈非权,三日直,似针非针。"现在已经开发出来的砭具,形状各异,有几十种之多,但都是从”圆、平、直”衍生出来的,的确没有砭针、砭刀。是否可以说历史上就没有用砭针、砭刀治病的医案了?非也,不但有,而且还很多。
师爷还讲了几个案例:中风,前列腺癌肺转移骨转移,左口底鳞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面部湿疹,肝病案例糖尿病足等,印象深刻的是案例:肝病案例
基本情况:患者王某某,男,27岁。
主诉:右胁不适3年余,疲乏困倦。
查体:舌质淡红微暗,苔白,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下脉络迂曲、金津玉液怒张粗黑。
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重度脂肪肝。
证型:肝郁脾虚兼血瘀,痰湿阻络。
2020年8月份接触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起初治疗1次/周(4次/8月份),1次/9月份,计5次。病人首次刮痧时就刮出大量脂肪痧,自觉刮痧后身体轻松。交待患 者坚持辟谷并配合运动, -月减重6斤, 虽体重下降不明显, 但衣服明显松大,大便恢复正常,乏力症状消失,自觉精力充沛,信心倍増。第五次刮痧后(9月26日)肝 功能恢复正常,肝脏脂肪变由67%降至34%。2020年12月肝脏脂肪变< 11%。
刮痧前:肝脏脂肪变267%,CAP值: 340dB/m; 肝功能异常。
疗效:肝脏脂肪检测CAP: 229dB/m;肝脏硬度值: 3.2 kpa.肝脏脂肪变结果示< 11%,肝脏 脂肪监测CAP: 229dB/m (肝脏脂肪变由267%降至< 11%,CAP由340dB/m降至229dB/m, 重度脂肪肝恢复正常)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期间未服用药物。
西医所讲糖尿病脚、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古称脱疽,皆因脏腑气血虚损不调,寒湿邪气侵袭留恋,瘀血蕴毒败损耗伤三者而成。无奈现代医学治疗,最后为了保命只能截肢。而用虎符铜砭刮痧治疗效果极佳,不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更挽救了患者被截肢的命运。
刮痧工具介绍:
刮痧并不限于工具,各种材料都可,如:苎麻、棉纱线团、铜钱银元、瓷琬、瓷调羹,或小蚌壳、檀香木板、沉香木板、牛角、瓷板、玉板、不锈钢板、砭石、白铜、黄铜、紫铜、塑胶板以及盐、姜等。
世人皆以泗滨砭石为最优,而吾四十余载的临床经验显示,黄铜最佳。
它是非常好的导体,当需要用手法给病患入脉之气导热时,黄铜用时短效果好。同时黄铜的声音独特,诸如锣、钹、铃、号、西方的铜管乐器等都是用黄铜制作,皆源于它独特的音质频率。刮痧时,黄铜与人体能达到非常完美的共振频率。
在临床中,黄铜材质的工具刮痧最易出痧,治疗效果也最好。
虎符铜砭刮痧特点
1、特殊材质:虎符铜板由黄铜所制,能与人体达到非常优的共振频率;
2、刮拭升温:刮拭部位温度升高,入脉之气也是加温的;
3、化解瘀结:寒则聚,热则散。入脉的气温度加高,有利于化解脉里瘀结;
4、能量更强:铜板在穴位上进行旋转磨,入脉的气也是旋转的,穿透力强,有利于把气通达更远更深的部位;
5、效果佳:刮痧的效果取决于气渗透的深度。旋转的气更容易通达脏腑,増加疗效。
砭术失传久矣。砭石治病,非针非灸,世 每以砭为针,误亦久矣。《素问: 异法方宜 论》:“其病痈疡, 治宜砭石,”未言针 也。《史记 .扁鹊传》:“疾在血脉, 针石所及,”针砭宜举,亦未言砭即针也。而《秦策.扁鹊投石注》谓:“石砭所以砭弹人臃肿,明言砭弹,尤足为非针之证。”及后人注《素问》谓:“砭石如玉,可以为针。”又有世无佳石,故以针代之说,遂并针砭为一事,而砭术绝矣。夫针穴逾寸,刺不伤络,石针焉能利用此?必不合理之事。而数千年习非成是,无人起而正之,砭之失传宜哉!今述砭术,明其法、正其误,使世人一览了然,人人可习以治病,知砭之正用,非针非灸,不必刺体灼肤之 痛,而其病立除。《左传》 有言:“美瘐不如恶石,石犹生我砭之术。”庶几复传于今矣!试分述如下:
《砭经》原文:
甲述砭之本:
一曰天,炼石补阙,取法于天
二曰地,水火木土,因地之利
三曰人,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砭虽小道,其用甚大,救世活人,百病皆治。凡施术者,当法天时,因地利、存人和,合天地人为一体,而以至诚出之,自无不效,诚则灵也。
乙述砭之体:
一曰石,石取其坚而攻之
二曰玉,玉取其润以温之
三曰药,药取其灵以和之
砭之体,玉石兼用,而以药力补其不足。药别有方,以中和之品为主,虔诚秘制,有百益而无一损,幸勿疑也。
丙术砭之形:
一曰圆,似球非球,取象于天,其用在圆
二曰平,似权非权,取象于地,其用在平
三曰直,似针非针,取象于人,其用在直
砭之形,不出三者。无论玉石以旧为宜,用逾久者效愈神。上古用石,各有其器,三代尤多美玉,访而求之,不难获也。
丁述砭之用:
一曰水,水者温石于汤,以保其热也
二曰火,火者煨石于灰,以传其热也
三曰心,心者藏石于身,以养其热也
砭之用,首在于热,人生则热,死则冷。病每起于冷热不调,砭术一以热救之,起死回生。热之为用火矣哉。偶有奇症,宜用冷砭,则在例外。
戊述砭之诀
一曰点,点非针也,点其中而不必刺其体
二曰熨,熨似灸也,熨其外而不必灼其肤
三曰摩,摩即按也,摩其周而不必振其骨
砭之诀,惟在乎动。气血不和,则疾痛起。点也、熨也、摩也,皆动之机也。以砭行之,手到而病自去,疾痛乃若失焉,岂不神乎其技哉!
己述砭之效
一曰符,先画符以镇其气,符见后
二曰咒,次诵咒以肃其神,咒见后
三曰方,再配方以取其效,方见后
述砭之效,而举符咒,非迷信也,非神秘也,新法所谓精神治疗也。盖天人体一体,感应之每有不可思议,至诚如神,不吾欺也。
庚述符
一曰龙虎符,辛述咒:
一曰砭砭咒
壬述方:
一曰雄黄丹,方有药,十余味,以雄黄为主,故曰雄黄丹。照方配制各研细末,或为大丸如球,或为大锭如杵。临用蒸熟,套以绸囊,对正穴道,或点之、或熨之、或摩之,代行砭术,务期热气透
入。过热则提随起随落,勿使伤肤,热退再热,再砭以三为度轻者一日重者七日,立可见效,即沉疴久病假以时日亦莫不能愈焉。
癸述主治要略:
一曰认症。治病必先认症别,有主治,各病详表,认明病症的酌量轻重,然后行砭。
二曰取穴。病症既明,应取何穴。别有图表,按表对图,审慎行砭,毋稍疏忽。
三曰应急。按穴行砭,此为正治。若有痈肿、跌损等病,各砭患处,亦收急效。
四曰求救。砭治之主,惟动与热,必使热力直达病奥,透脉彻络,周流舒畅,始收砭治之效。
五曰从宜。砭时宜佳日,宜静室,宜安体,宜注意,砭后宜暂憩,宜忘病,宜护躬,宜绝欲。
六曰切忌。忌冒风,忌劳力,忌暴怒,忌纵情。不洁者不治,不信者不治,不诚者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