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说的是爱情与婚姻。
“如果没有经过训练,成年生活的危机总会另我们手足无措、无从下手,因为我们对于危机所作出的反应始终与我们的人生态度相适应。我们对于婚姻的准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观察一个孩子的言行举止、相法态度,我们就能预测到她成年之后的办事方法。一般人在五六岁的时候,已经对爱情的态度有了初步的认知。
在童年时期的孩子,就已经有了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但是这里指的并不是他们有了性需求,而是他们已经意识到这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回顾自己的育儿学习之路,育儿发现了育已,整个世界只有孩子和我,而我的老公常常被忽视在我们的“安全包围圈”之外,我老公就一直在圈外等待着我的打开。写到这里,我想先感谢我老公对我的包容和爱。
在育儿话题如此火爆的时代,婚姻的话题却异常的安静。当我们还年轻时,爱情是我们的关注点,一心盼望我们将可以“最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当爱情变成了婚姻,爱情便成了进入保险柜的东西~珍贵又过时。有很多人带着光鲜的婚姻面具,背后却忍受着扎心的折磨。是的,婚姻的话题太隐私,只能放在阴暗的角落。
然而,阿德勒在个体心理学里给了婚姻一席之地。在这里,为婚姻找到一条幸福的感知道路。
婚姻和父母的的婚姻有关,和儿时的环境有关,还和自我的解读有关。父母对待彼此的态度和营造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解读。听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女孩有一个酗酒成瘾的父亲,而长大后找到了一位酗酒无度的老公。原因在于,父亲因为酗酒对小女孩是忽视的。而女孩在每次父亲瘫软时和母亲一起照顾父亲,这让她觉得自己有了价值感。这种对于自我价值感的追求是她复制父母婚姻模式的原动力。
每条道路上行走的久了都会发生深藏于内心的秘密。有时候这些秘密隐蔽到自己都发现不了。从婚姻中反观自己,是自我的另一种成长,有别于育儿,然而又影响育儿。
所以,下一本《亲密关系》克里斯多福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