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今天听了半天的研讨会,在会议议程册上零零碎碎地记下了与会学者嘉宾的一些观点和有意思的关键词,如“不能停留在养家糊口的层次上来看待当代军人的地位和待遇问题”,又如“你若是想要享受体制带给你的安稳,那你就要做好准备忍受体制的虐待”,还有“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在过去都是常识,但现在似乎又成了不得不解释的问题,因为很多人的确缺少基本的常识”。不难看出,这个会多少还是有点儿份量和价值的。
作为一名资深讲师,老王过去参加过很多类似的学术研讨会,其中多半是自己的硕导博导组织或参与的,因此,难免要干一些端茶倒水的活。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的减少,老王渐渐有点难为情,不愿去做这类事情,当然,客观上是有了更加年轻的师弟师妹接替他的角色。这样老王就可以安心地坐在听众席聆听各路大神的高见,还时不时地跟左邻右舍交流一下听会感想,吐槽一下不靠谱的观点。
会议一开始,是学界大佬和媒体嘉宾的致词,多半是对主办方的恭维之辞,虽无甚新意,但也是会之常情,只是有的人兴之所至,刹不住车,严重超时,而主持人碍于面子又不与打断,听会的人,就有点不以为然了。
老王用笔在议程上反复写着会议的会字,上面一个人,下面一个云。“众人云集,为会;人云亦云,亦为会;众人云集,人云亦云,就是研讨会,呵呵!”老王不禁为自己的妙解乐出了声。
这个会临到年尾才得以举办,且限定听会人数不得超过30人,也真是难为了办会的人,而这个人,就是老王曾经的硕导,现在的同事。老王深为导师的学术抱负所折服,但却不愿在这棵现成的大树下乘凉。他决心在不惑之年,走出体制,换一种生活方式。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老王的性格使他极度厌恶体制内生活,不愿人云亦云,发表“歌德式”文章,更不愿遵循教条,误人子弟。因此,老王只能是一个讲师,一个资深讲师。对此,他并无怨言,求仁得仁嘛!
这时一位国内小有名气的民间智库创始人,开始分享他关于退役人员参与防务智库建设的观点,说话底气十足,出语斩钉截铁,不愧为军人出身。这位老兄说:防务智库研究员首先要去体制化思维,其次要坚持独立思考……观点鲜明,颇合老王味口。老王暗想,下一步又多了一种再就业的可能,呵呵。
轮到沪上著名学者老倪发言时,老王不由直了直身子,侧了侧耳朵,因为他知道老倪每次发言必有惊人之语或有趣典故。果不其然,老倪举了美军上将施瓦茨科普夫让下属替其排队上厕所而遭免职的例子,与天朝官员的肆意妄为做对比。众人听了哑然失笑。
老王悄悄地对身边一位同事兼同门师弟说到:开研讨会的目的,不是听别人发表什么高见,而是与期刊媒体建立关系,为今后发表论文寻找资源,否则,这会你就白参加了。
师弟若有所悟,却不敢主动去和那几位期刊编辑攀谈。老王只能摇摇头说:“唉,真没出息!”
年底会多。有几位发完言,不等会议结束,就转场去参加另一个会去了。
老王心想,这应该是最后一次友情听会了吧?!四十不惑了,没必要老是想着照顾别人的面子,还是多给自己一点面子吧!
此时,老王手机屏幕弹出两条微信,一条是“明日上午到龙华殡仪馆参加老郭告别仪式的人员,请按时登车”,另一条是“大学通知今年干部退役工作正式开始,请有意向的同志按时填表”。
目光扫过微信,老王的心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